【摘 要】
: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预计在未来十年之内,年产量将高达15×108 t。宁夏地区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且建筑垃圾大量堆放占用土地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开展水泥粉煤灰稳定砖-砼再生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系统分析砖、砼再生碎石在静载作用和冲击作用破碎分形机理、水泥粉煤灰固化机理、混合料干缩和温缩规律以及耐久性是提高建筑固废利用率所面向的一项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预计在未来十年之内,年产量将高达15×108 t。宁夏地区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且建筑垃圾大量堆放占用土地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开展水泥粉煤灰稳定砖-砼再生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系统分析砖、砼再生碎石在静载作用和冲击作用破碎分形机理、水泥粉煤灰固化机理、混合料干缩和温缩规律以及耐久性是提高建筑固废利用率所面向的一项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室内力学试验(材料优选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劈裂试验、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冻融试验和三轴试验)、微观试验(XRD和SEM表征)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砖-砼再生碎石混合料进行级配优化、强度形成机理、变形机理、强度变化规律和强度衰减机理进行系统性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对砖和砼再生碎石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砖的含水量、吸水率、压碎值、空隙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均大于砼再生碎石,砖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约为砼再生碎石的2.8倍,砖的堆积密度、振实密度以及表观密度均小于砼再生碎石;粉煤灰化学性质稳定,满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的填筑标准。(2)通过静载再生碎石单颗粒破碎试验和集料冲击破碎试验,研究发现了砖再生碎石的破碎裂缝为单一主体裂缝,而砼再生碎石的破碎裂缝为单裂缝和多裂缝模式,其产生的多裂缝为花菇状并有向四周扩散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粒组砖再生碎石和砼再生碎石的破碎强度变化规律;建立了评价再生碎石级配优劣的分形维数D与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了混合料较优组合的分形维数D的区间。(3)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SEM微观检测、EDS能谱分析,发现不同配比下试件的强度随砖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养生龄期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揭示了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建立了 4种不同抗压-劈裂强度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其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在四种模型中,幂函数对混合料抗压-劈裂强度线性回归拟合程度最高,说明幂函数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该混合料抗压-劈裂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利用价值。(4)基于室内三轴试验,建立了三维离散元模型,以模拟应力-应变曲线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相吻合作为细观参数选取依据,并利用该细观参数对试件的三轴加载试验进行数值重现。发现室内试验和模拟结果试件破坏形态和应力-应变曲线能够较好的吻合,试件的脆-延转换压力均为0.5 MPa,试件最大位移颗粒团均出现在试件上下边缘,试件呈上下挤压状态;提出了不同配比下试件粘聚力和摩擦角的计算模型,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粘聚力和摩擦角最大误差分别为3%和6%。(5)通过建立温缩系数与温度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在温度区间0~10℃时,温度膨胀系数较为稳定;通过建立不同配比下总失水率、干缩应变以及干缩系数与放置时间关系曲线,发现试件在前7 d的总失水率、干缩应变以及干缩系数变化最为明显;通过建立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系数和质量损失与冻融周期关系模型发现,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减小,试件的抗冻系数降低,试件的质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发展路径。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自给是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将供应链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灌区输配水离不开渠道、渡槽、涵洞等水工建筑物。由于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原来的混凝土等材料衬砌的渠道易受冻胀破坏,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营,渠道出现抹面脱落等现象,加大了渠道边壁糙率值,从而降低了过流能力,使得灌区的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近些年内,为解决过流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渡槽特殊的拉杆结构,国内提升渠道过流能力从改扩建转向使用降糙的新材料。但是,
在宁夏中南部黄土丘陵山区,由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导致的病险水库占比较高。“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具有筑坝土方量少、对土坝原有建筑物影响小、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西北地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采用“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而言,作为坝基淤积土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而研究水库坝前淤积土的沉积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是进行坝基稳定评价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泥沙沉积规律研究主要借助于水文观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于如何推动交通运输的低碳绿色转型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沙漠地区的公路基础建设发展迅速,沙漠生态系统也受到挑战,但公路建设对沙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处于空白,且沙漠公路沙丘移动还会造成公路路面积沙,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本文研究从“碳排放”和“沙丘移动影响”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沙漠高速公路建设对廊道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流域水文过程和植被覆盖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具有黄河生态保护战略高度的宁夏中南部地区,当地的河流生态系统条件决定着该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基于实测径流量、GLEAM 土壤湿度数据、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NDVI数据,结合中国气象数据网的地面降水、气温日值格点数据集(V2.0)以及通过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发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突变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日益增多,过度开采砂石资源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沙漠砂资源,若能利用沙漠砂替代建筑用砂配置出适用于工程建设的沙漠砂混凝土,对于环境保护及节约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北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易发生冻融破坏。因此,对冻融循环作用下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前期沙漠砂混凝土冻融后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C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我国部分高海拔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等综合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作为进出西藏的主要干道,对西藏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青藏公路楚玛尔河K2942+000~K2943+000段公路病害以及新藏公路沿线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先对青藏公路楚玛尔河K2942+000~K2943+000段公
宁南山区属于黄土高原传统雨养农业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红梅杏树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果实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发展红梅杏产业,是宁南山区建设生态环境与脱贫致富双赢的需要。针对目前研究区红梅杏树“无效降水无法到达作物根系、蒸渗损失大、降水有效利用率低”等特点,提出“降雨集流渗灌技术”,此方法不仅拦蓄降雨径流、覆膜保墒、保持水土、诱导根系深扎、提高根系抗旱性,而且造价
水产养殖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残饵、排泄物会使养殖水体营养元素超标和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聚集于提升养殖技术与净化养殖水体上,其中净化模式的研究主要单独针对稻蟹共作系统和精养鱼塘,对于稻渔综合种养立体复合生态养殖系统的研究更多是关于水环境因子变化和稻蟹的生理特性。本研究以银川光明渔村的稻蟹共作—精养鱼塘耦合的稻渔综合种养立体复合生态养殖系统(以下简称稻渔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