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卤乙酸的形成特征及对藻、HEK 293T细胞的毒理学效应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是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大类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 products,DBPs),大量研究表明HAAs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卤乙酸已经成为国内外DBPs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作为毒性最强的HAAs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一卤乙酸的形成特征及其对细胞的毒理学效应报道比较少,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十分值得开展。本研究以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落叶有机物和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hick)有机物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亲、疏水性的有机物对其生成的影响。并选用小球藻细胞和HEK293T细胞来量化一氯乙酸(Monochloroacetic Acid)、一溴乙酸(Monobromoacetic Acid)和一碘乙酸(Monoiodoacetic Acid)的细胞毒性,这对评价一卤乙酸对水生生态环境及人类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如下:
  (1)无论是梧桐树叶还是小球藻有机物,经过氯化消毒后,一氯乙酸的生成潜力均低于其他含碳DBPs,如三氯乙酸(TCAA)、二氯乙酸(DCAA)、三氯甲烷(TCM)。而且,相比于DCAA、TCAA和TCM,MCAA前驱物的亲水性较强。
  (2)通过将小球藻细胞分别暴露于三种一卤乙酸(MHAA)96h,测定不同时间段小球藻EC50和色素的变化。通过比较EC50的大小得到MHAA在前48h细胞毒性强弱为:一碘乙酸(MIAA)>一溴乙酸(MBAA)>一氯乙酸(MCAA)。从72h和96h的EC50值可知,MHAA对藻细胞毒性强弱变为MCAA>MIAA>MBAA。对于MCAA,细胞毒性呈现浓度时间依赖性,随着浓度增加,暴露时间延长,细胞毒性增强。然而MBAA和MIAA却没有该特性。除了对细胞密度,MHAA对小球藻色素水平也有影响。随着一卤乙酸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细胞所有检测色素的绝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各指标的敏感程度为:叶绿素b>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细胞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一卤乙酸会造成藻细胞色素比例紊乱,从而导致光合速率变低。
  (3)通过将HEK293T细胞分别暴露于MHAA,探究其对HEK293T细胞形态是否产生影响,同时检测不同时间段的IC50值,并测定其氧化损伤。实验结果表明:200μM的MCAA,16μM的MBAA,5.5μM的MIAA染毒HEK293T细胞24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染毒组细胞皱缩变圆,细胞间连接松弛。通过比较48h和72h的IC50值可知,MHAA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强弱为:MIAA>MBAA>MCAA。通过检测暴露48h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可得相对于对照组,400μM的MCAA和2μM的MIAA暴露,会导致HEK293T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而12μMMBAA暴露浓度下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当MCAA浓度为300μM和400μM,MBAA的浓度为10和11μM,MIAA的浓度为2.5μM时SOD活性显著增加。上述研究表明MCAA、MBAA、MIAA均可诱导HEK293T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实验可得:MCAA的前体物亲水性最强;前48h MIAA对小球藻的细胞毒性最强,72~96h MCAA对小球藻的细胞毒性最强;48h和72h MIAA对HEK293T的细胞毒性最强,且在72h时MHAA都能诱导细胞产生氧化损伤。
其他文献
水处理工艺的运用往往能够提高水质。只有通过水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才能将消毒副产物控制在一个较低浓度的水平,保障饮用水安全。多种工艺的结合是提高处理效果的关键。很多的研究人员都在关注单工艺的去除效果以及单个的消毒方式,对于各种工艺的组合以及不同消毒方式的比较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只有清楚地了解各个工艺的去除效果才能更加合理的组合各项工艺。卤代乙酰胺是一种新兴的含氮类的消毒副产物(N-DBP)。
学位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反应会产生一系列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也会给人体及动物带来一定危害。DBPs一般可分为含碳消毒副产物(Carbonace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DBPs)和含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N-DBPs)两类。其中,N-D
本文为了研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危害性,进行了斑马鱼胚胎暴露实验和小鼠经口暴露毒性实验,探索了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斑马鱼胚胎的危害和废电池污染的土壤对小鼠的危害。主要研究结论有:  (1)将斑马鱼胚胎在废旧电池液浓度为0%、1%、2%、5%、10%的培养液中暴露120h。斑马鱼胚胎暴露60h后,斑马鱼胚胎的出膜率随着废旧电池液稀释倍数降低而下降;斑马鱼仔鱼的心率随废旧电池液浓度升高而升高;120h死亡率随
学位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显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应对策略是发展污水处理回用技术,使得水资源重复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水环境污染问题复杂,研究方向相对广泛,其中饮用水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被污染的水源水中成分复杂,通过净水工艺流程虽然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但在净水过程中的消毒环节,会生成复杂的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
学位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研究了金华地区冬季雾霾/非雾霾时期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模拟分析了雾霾的形成机理和传输机制。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非霾时期(清洁期)风速较大,风向集中,不稳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时期风速小、风向散乱,近稳的天气条件导致污染物的堆积。与非霾时期(CD1和CD2)对比,三次雾霾事件期间(EP1、EP2和E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废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能耗高,不耐冲击,出水水质不高,占地面积大等。因此基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开发了利用膜组件取代二沉池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方法成为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污水处理方式。虽然MBR工艺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作为其核心的膜组件的膜污染问题一直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与使用。膜污染不仅会降低MBR处
印染废水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内部含有较高的化学需氧量(COD)和色度,易对水体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深度削减印染废水的排放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两种较好的吸附剂作为基底材料,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改性制备了新型的混合改性吸附剂,用该吸附剂对溴芬蓝溶液和印染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探究该吸附剂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进一步提高印染行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疾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因此解决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膜生物反应器(MBR)由于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出水水质和较低的剩余污泥产量等,相较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AS),膜生物反应器已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以及回收。但是,膜污染通常是限制膜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深入了解MBR中的膜的污染机制,探究污染物的粘附过程,将对解决膜污
学位
印染废水由于其温度高,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是工业废水中很难处理的一种废水,印染废水的排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很大影响。水解酸化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不仅能够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还能降解染料从而降低色度,因此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然而,现有的水解酸化工艺中布水不均、微生物易流失等工艺瓶颈严重影响着水解酸化的效率。本研究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
学位
纺织企业的印染废水经过传统的生化处理后一般会排入城镇污水厂,但是政府对染整行业废水排放的标准愈加严格,传统的生化处理渐渐难以满足行业要求。本课题以嘉兴某印染企业生化尾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反渗透双膜组合工艺实现淡水产水大部分回用。比较研究了传统的芬顿工艺、微电解工艺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对膜浓缩液的去除效果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微电解耦合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膜浓缩液的工艺,考察p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