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膳食抗炎指数(DⅡ评价孕妇膳食质量;分析孕中期膳食抗炎指数与血清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阐明膳食抗炎指数在孕妇膳食质量评价中的有效性;通过队列研究方法探索孕中期膳食抗炎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孕期膳食营养宣教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合肥市某医院行定期产前检查的354例孕16-20周单胎孕妇,经知情同意后纳入队列。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产检资料及既往孕产史等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孕妇孕中期膳食摄入量,采用膳食营养分析软件计算摄入能量及各营养素量,然后计算其膳食抗炎指数总分。收集一般资料后,采集孕妇的外周静脉血,离心后血清立即由检验科转运至实验室-80℃冰箱低温保存备用,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研究对象至分娩,收集孕妇妊娠结局包括有无发生早产、妊娠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孕中期DⅡ总分范围为-7.913-3.872,其中位数与四分数间距为-3.498(-5.029--1.805)。控制孕妇年龄、孕前BMI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DⅡ和血清炎症标志物hs-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96,P<0.001)。依据DⅡ总分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以P25和P75为界分为抗炎倾向组(<-5.029)、中间组(-5.029--1.805)和促炎倾向组(>-1.805)3组。孕中期DⅡ总分越高即促炎倾向越高,其早产、GDM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越高(P<0.05),但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前置胎盘等三组之间的孕中期D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孕中期DⅡ水平、工作压力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355,95% CI:1.096~1.675和OR=2.280,95% CI:1.160~4.482);孕中期DⅡ水平是发生GDM和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OR=1.284,95% CI:1.104~1.495和OR=1.582,95% CI:1.187~2.108)。结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DⅡ可用于评价孕妇孕中期膳食质量;(2)DⅡ水平与血清炎症标志物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DⅡ水平越高,不良妊娠结局早产、GDM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越高;(4)DⅡ水平可以预测早产、GDM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提示可利用DⅡ指导孕中期孕妇改善饮食结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