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实有效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的考验,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应对。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以因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自然也应当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思考课题。  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依然偏向于传统形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基本仍是授受关系甚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领域中体现出上下级式的管理形态。这种传统的师尊生从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师倾向于传输已有的知识体系而较少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发展,更加关注的是知识的识记而不是价值观的养成。因此,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施过程中,固然在知识教学方面发挥出了有体系按进度地实施教学计划的正向功能,但在学生价值观养成方面则也存在着一些稍加留心就可察觉的负向功能。  因此,在国家集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传统师生关系的正负功能,体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新局面,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一般专业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有别于传统师生关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本研究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言部分,对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予以说明,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师生关系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师生关系的概念、内涵、特点和发展形态,并对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和正负向功能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与现行师生关系不同的基于主体间性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第四部分分别围绕着高校、教师和学生系统思考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在最后的结语部分,作者对学校和师生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的教育影响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看到成效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历史任务。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
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西传统治理论基本框架的建构者,却又都是学术史上显眼的争议人物。对于这两位伫立于中西文化源头的政治思想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思想体系中许多共通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行业协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加强.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行业协会独立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市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