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K1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约20%的结肠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结肠炎向结肠癌转化是一个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的复杂过程,目前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LKl(polo-likekinasel)是哺乳动物有丝分裂进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LK1在包括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但迄今为止PLK1与CAC之间的关系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PLK1在炎症、免疫及结肠癌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初步探讨PLK1在CAC发生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为探索PLK1与CAC发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 PLK1基因敲入小鼠(PLK1fl/+小鼠,实验组)及同窝野生型小鼠(WT小鼠,对照组)发生CAC,结果显示PLK1fl/+小鼠结肠肿瘤数量和肿瘤负荷显著低于WT对照小鼠,提示PLK1过表达可有效抑制AOM/DSS诱导的CAC的发生。以往研究发现PLK1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因此亟需揭示PLK1过表达抑制CAC发生的作用机制。我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了AOM/DSS诱导野生型小鼠形成的CAC病灶部位中PLK1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肠道上皮间质细胞中有高水平表达。据此,我们在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肿瘤组织的连续切片中进行了 PLK1和Gr1(标记髓系来源细胞)的IHC染色,发现PLK1和Gr1阳性细胞在结肠病灶组织中有一致的定位。免疫荧光(IF)共定位检测结果显示,PLK1与Gr1标记的髓系细胞及F4/80标记的巨噬细胞存在共定位现象。上述结果显示CAC发生过程中PLK1主要表达于肠道炎症微环境中的髓系细胞。肠炎/肠癌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可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促进结肠炎向结肠癌的转化。为进一步揭示PLK1在肠道炎症微环境髓系细胞中表达抑制CAC发生的分子机制,我们使用细胞因子芯片检测经DSS处理的PLK1fl/+和WT小鼠的结肠组织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芯片检测结果显示PLK1高表达可以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病灶组织表达和分泌包括TNF-α在内的多个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ELISA和qRT-PCR检测证实了PLK1fl/+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和分泌的改变。我们进一步使用PLK1特异性的siRNA或小分子抑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J774.1,发现抑制PLK1的表达可明显上调TNF-α表达。上述结果提示,PLK1可能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微环境中髓系细胞的促炎和趋化功能进而抑制CAC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PLK1可能参与调控间质髓系细胞的促炎/促癌功能,其可能通过抑制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进而抑制AOM/DSS诱导的CAC的发生。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PLK1在肠炎/肠癌相关免疫细胞中新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而且可能为今后开发针对免疫微环境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结直肠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能够用于预测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或准确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发现KIAA152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肺癌等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但迄今为止,KIAA152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9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KIAA152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表达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上皮细胞中KIAA152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结直肠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1%(78/96);而在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其表达的阳性率为13%(12/9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三年无瘤生存期短显著正相关(P = 0.017),并且与远处转移正相关(P = 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IAA1522过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20)。综上所述,KIAA15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短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
其他文献
唐·吉诃德悖论是相互矛盾型悖论的代表,此类悖论都有涉及真假对错的命题,有设定标准和事实标准,本文用简明的形式符号清楚地证明,悖论的成因在于两条标准的相互矛盾。自相矛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临床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基因突变是AML最常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页设计和美学艺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文章介绍了网页设计的发展,以及美术设计和色彩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了网页
背景和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脑部肿瘤,标准治疗方案为手术配合放射性或化学疗法。因胶质母细胞瘤经常对常用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产生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DNA-PKcs介导辐射诱导的EMT发生。进一步阐明DNA损伤修复蛋白DNA-PKcs介导辐射诱导的EMT作用及机制。从而为DNA-PKcs在辐射诱导的肺纤
第一部分ATRA诱导Sp100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白血病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探讨Sp100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NB4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NB4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1μM的A
深海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全新领域,海底热液喷口是地球内部与外部物质交换的窗口,也是地球热通量和化学元素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海底热液流速测量可以为热液输出的物质通量分析提供有效手段,在地质、海洋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以其非接触测量,精度高等特性适合海底热液喷口的流速测量。信号解调系统作为激光多普勒深海热液流速探测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最终获得的信号流速精度和抗噪声
《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2019版)》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下称天然气经济研究所)编写。天然气经济研究所拟每年发布《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
<正>本文报道了通过活性氧法(AOM)测定茶多酚(水溶性)和脂溶性茶多酚在猪油、鱼油、大豆色拉油和菜籽色拉油中的抗氧性能,并与TBHQ、VE、BHA、BHT、迷迭香提取物和乙氧喹进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