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部”体例可溯源到汉代刘向的《说苑》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目前材料来看,在明代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稿》中,“说部”首次以独立类目的形式出现。此后,许多著作相继沿用。
作为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一部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总目》虽然没有设立“说部”类目,但“说部”作为一个概念,广泛见于类序及提要中。《总目》中的“说部”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内涵不明确,外延所指也没有清晰的划分界限。
在《总目》中,“说部”一词遍布经、史、子、集四部,涉及到经部的3部书,史部的23部书,子部的108部书,集部的21部书,共计155部。这些书可被归纳为五类:确为“说部”者,类似“说部”者,参用“说部”者,辑录“说部”者,其他。“确为‘说部’者”分布在史部与子部,主要是子部的杂家类和小说家类。此类书的提要中有较为明确的表述,表明这些书是被四库馆臣认定的“说部”书,所以是反映《总目》“说部”概念及“说部”观的最直接材料。“类似‘说部’者”的提要中常出现“体类说部”“体兼说部”等表述,“参用‘说部’者”参考、引用了其他的“说部”资料,“辑录‘说部’者”抄撮或汇集编纂“说部”书而成。这三类书有助于总结《总目》中“说部”的使用特点,对《总目》“说部”概念的分析起到侧面支撑作用。“其他”一类的提要中仅仅是提及“说部”,有的是为了叙述成书时代的文学现状,有的是为了纠正讹误,等等。这类书对分析《总目》中的“说部”概念作用不大,也不足以彰显《总目》中的“说部”观,所以不作为分析材料。
“说部”概念在《总目》行文中的使用,具有内容、体例、文风三个维度上的特点。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除明显侧重于某一个维度之外,还有综合三个维度来使用“说部”直接指代这一类书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在勾勒《总目》中“说部”书的面貌,但是书的内容涵盖范围极广,体例和文风也都不是单一的,所以在三个维度上都凸显出“杂”的特点。
《总目》中对“说部”书的褒贬倾向大致围绕两个方面: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这体现了当时重视考据的学术风气与四库馆臣的史学观念,与《四库全书》官学性质及政教作用的约束也有极大关系。无论是纂修官的分纂提要,还是成书后的《总目提要》,都反映出了四库馆臣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
唐代的《封氏闻见记》《因话录》,宋代的《容斋随笔》《猗觉寮杂记》《程史》,元代的《湛渊静语》,明代的《采芹录》,清代的《韵石斋笔谈》作为四库馆臣评价较高的典型“说部”作品,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总目》中“说部”书的特征。
在“说部”概念的演变过程中,《总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说部”一词诞生到《总目》成书之前,有《弇州四部稿》《文府滑稽》《西墅草堂遗集》等书将“说部”作为独立类目,这些“说部”中收录的文章,其内容与体例同《总目》中的“说部”书相似,可见《总目》中的“说部”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世的“说部”概念。《总目》成书之后,近代又出现了许多“说部”的相关书籍,如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的《古今说部丛书》与1925年大东书局的《说部常识》。从这些书中“说部”作品的内容与反映出的价值取向来看,《总目》中的“说部”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
作为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一部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总目》虽然没有设立“说部”类目,但“说部”作为一个概念,广泛见于类序及提要中。《总目》中的“说部”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内涵不明确,外延所指也没有清晰的划分界限。
在《总目》中,“说部”一词遍布经、史、子、集四部,涉及到经部的3部书,史部的23部书,子部的108部书,集部的21部书,共计155部。这些书可被归纳为五类:确为“说部”者,类似“说部”者,参用“说部”者,辑录“说部”者,其他。“确为‘说部’者”分布在史部与子部,主要是子部的杂家类和小说家类。此类书的提要中有较为明确的表述,表明这些书是被四库馆臣认定的“说部”书,所以是反映《总目》“说部”概念及“说部”观的最直接材料。“类似‘说部’者”的提要中常出现“体类说部”“体兼说部”等表述,“参用‘说部’者”参考、引用了其他的“说部”资料,“辑录‘说部’者”抄撮或汇集编纂“说部”书而成。这三类书有助于总结《总目》中“说部”的使用特点,对《总目》“说部”概念的分析起到侧面支撑作用。“其他”一类的提要中仅仅是提及“说部”,有的是为了叙述成书时代的文学现状,有的是为了纠正讹误,等等。这类书对分析《总目》中的“说部”概念作用不大,也不足以彰显《总目》中的“说部”观,所以不作为分析材料。
“说部”概念在《总目》行文中的使用,具有内容、体例、文风三个维度上的特点。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除明显侧重于某一个维度之外,还有综合三个维度来使用“说部”直接指代这一类书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在勾勒《总目》中“说部”书的面貌,但是书的内容涵盖范围极广,体例和文风也都不是单一的,所以在三个维度上都凸显出“杂”的特点。
《总目》中对“说部”书的褒贬倾向大致围绕两个方面: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这体现了当时重视考据的学术风气与四库馆臣的史学观念,与《四库全书》官学性质及政教作用的约束也有极大关系。无论是纂修官的分纂提要,还是成书后的《总目提要》,都反映出了四库馆臣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
唐代的《封氏闻见记》《因话录》,宋代的《容斋随笔》《猗觉寮杂记》《程史》,元代的《湛渊静语》,明代的《采芹录》,清代的《韵石斋笔谈》作为四库馆臣评价较高的典型“说部”作品,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总目》中“说部”书的特征。
在“说部”概念的演变过程中,《总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说部”一词诞生到《总目》成书之前,有《弇州四部稿》《文府滑稽》《西墅草堂遗集》等书将“说部”作为独立类目,这些“说部”中收录的文章,其内容与体例同《总目》中的“说部”书相似,可见《总目》中的“说部”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世的“说部”概念。《总目》成书之后,近代又出现了许多“说部”的相关书籍,如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的《古今说部丛书》与1925年大东书局的《说部常识》。从这些书中“说部”作品的内容与反映出的价值取向来看,《总目》中的“说部”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