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镱(Yb)光纤连续激光器自锁模脉冲抑制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激光器工作在连续方式下有时会发生一种自动产生周期性脉冲的不稳定现象,通常被称为自锁模(Self-Mode-Locking,或SML),自锁模现象主要由光纤激光器内的模式竞争、弛豫振荡、非线性效应等原因导致,所产生的自锁模脉冲(SMLPulse)降低了激光输出的质量、损害了激光器的输出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抑制自锁模脉冲,同时改善激光输出功率的稳定性,该方法是在光纤激光器之后连接级联光纤放大器(Cascaded Fiber Optic Amplifiers),通过在各级放大器之前加入可调光衰减器来调节输入到放大器的光功率,以获得放大器适当的增益饱和特性,从而达到抑制自锁模脉冲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对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自锁模现象及其抑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详细的理论研究。目前有几种自锁模脉冲的抑制方法,例如:双向泵浦法、无源光纤插入法、外腔反馈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技术和应用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级联光纤放大器来压制自锁模的简单有效的技术,在保证较好的自锁模脉冲压缩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的硬件成本和造价最小化、取得了较高的性价比。其次,本论文对自锁模脉冲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发现导致自锁模脉冲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有源光纤的弱(未)泵浦部分对信号光的可饱和吸收、谐振腔内的模式竞争以及掺杂离子的弛豫振荡。而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等非线性效应则加剧了自锁模脉冲的形成,因此,自锁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光场和光纤材料互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计算了光纤放大器对自锁模脉冲的抑制过程,一次放大后脉冲被抑制了约40%,两次放大后脉冲被抑制了大于75%。最后,本论文中设计和搭建了掺镱(Yb)光纤激光器和级联掺Yb光纤放大器,并分别对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光纤放大器抑制自锁模脉冲的实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级联光纤放大器抑制自锁模脉冲的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中,通过调节可变光衰减器使得光放大器的输入功率改变,从而改变其增益特性,利用光纤放大器的增益饱和效应,使脉冲部分获得的增益远远小于信号光的增益,因此达到抑制自锁模脉冲的目的。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自锁模脉冲被抑制了约10倍,同时,总体自锁模脉冲频谱强度总体上抑制了约15 dB,光谱稳定性提高了约4倍。
其他文献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高校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要认清形势、面对问题,努力做好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完善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常见,怎样高效率地解决此类纠纷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知识产权仲裁是一个个刚刚被提出,正待成长与成
量子保密通信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密码体制,通过“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码系统。由于理想的单光子源难以制备,在实际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中,使用的是弱
近年来,微电子加工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电子器件的尺寸也随之缩小至纳米尺度,这就迫使研究者们抛开传统的经典理论,转而运用量子层次上的理论去寻找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纳米量级
腔体滤波器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基站通信系统中,隔离度作为腔体滤波器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构应变的大小,研究腔体滤波器的结构应变与隔离度对于保证通信系
在各种实际工程系统中,时滞现象大量存在,如信号处理、网络控制系统、皮带传输等。时滞的出现常常致使系统不稳定和系统性能变差。同时,也加大了系统分析与综合问题的难度。
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是先对飞秒脉冲进行脉冲展宽,再将脉冲送入放大器放大,最后压缩放大后的激光脉冲,使超短脉冲放大过程中的脉冲功率和质量得以保证。自1985年D.Striclla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
本文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探讨国家级开发区对所属地区的区域经济的贡献。结合武汉市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到2016年7年间的经济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与
本研究以重庆市北部新区的四个社区为样本,采用民族志方法,考察以社区居委会和农转非居民为主体的组织化社区传播。研究发现,组织化的传播机制形成整个社区的层层传播网络,人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