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与中古诗歌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时期胡乐涌入中原,对中原的音乐体系、社会生活乃至传统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渗透到了中古时期的诗歌创作。本文即是选取笳这一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以笳在音乐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及其进入诗歌的途径为切入点,探讨笳作为一种异族乐器进入中古诗歌中的过程,揭示其在音乐中的运用方式与演奏风格是如何引起诗歌在艺术创作、情感抒发、意象塑造等层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鸣笳启路”与中古应制诗的关系。笳作为出行仪仗乐卤簿鼓吹中的必备乐器,因卤簿鼓吹而进入到诗歌中,尤其是臣子奉和帝王、王公所作的应制诗中。并指向“鸣笳启路”这一固定意义,变成一个彰显帝王、王公等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成为应制诗中表现帝王、王公等贵族显贵身份的一种写作手段。第二章,探讨笳与中古挽歌的关系。因丧葬仪式的关系,笳与挽歌密切关联了起来,由此进入到中古挽歌,主要是唐代挽歌中。笳以其声音的悲切、音调的哀婉,对挽歌中哀境的营建以及哀情的抒发都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章,主要探讨胡笳与中古边塞诗的关系。胡笳因其原为异族乐器,且亦是军乐(鼓吹、横吹)中主要吹奏乐器的关系,进入到了中古边塞诗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异域特点,“胡笳”逐渐演变为一个意象符号,成为胡地、边塞的象征。且常与塞北的明月、边马等意象共同组成边地所特有的景象,表现或悲壮、或愁怨、或思乡、或离别的情感内涵,形成了一些与边塞相关的固定表达手法。第四章,探讨古琴“胡笳”曲与中古诗歌创作的关系。随着胡笳这一乐器的广泛流传,出现了以琴来模拟胡笳声的“胡笳”琴曲。“胡笳”曲的流传与兴盛,对中古时期文人诗歌创作以及“胡笳”这一语符意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演绎“昭君出塞”的《胡笳明君》曲与谱写“文姬归汉”的《胡笳十八拍》的传播使得“胡笳”这一语符不仅是胡地、边塞的象征,更与昭君、文姬两人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承载了对其不幸际遇的哀怨之情。
其他文献
元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这就使得社会的发展与以往朝代有别。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就是诗坛上涌现出了大量以汉语创作诗歌的少数民族诗人。这些少数民族诗人在经过一两代人的
本文以某藏式伸臂桥设计为依托,通过实例给出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桥梁通过装饰体现民族与建筑特色,从而把区域文化与桥梁设计的融合。通过藏式伸臂桥的独特建筑特色描述、工程实
本文以烧结S02和NOx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源头出发,以物料调控协同减排烧结烟气污染物为指导思想,结合现有相关技术的方法与理论,在对烧结过程S02和NOx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
目的就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本文主要选取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
<正>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强、伤亡人员多、施救难度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我国抢险救援队伍中一支专业队伍,长期以来参与了大量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尤其是在遭到地
乳化剂是使乳液形成和稳定、具有表面活性的一类物质,在食品、化妆品、纺织、印染、医药、塑料、石化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食用乳化剂是消耗量较大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具有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轰开中国的大门。各方爱国志士眼见列强之贪婪,国家之衰亡,纷纷投入到救国保种的战斗中。翻译西学便是在这场战斗中孕育而生的。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
探索问题,尤其是探索人生问题,历来是文学世界的创作主题之一。在任何时代历史文化语境下,探讨人生问题的重要性都不会改变,所发生变化的是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所产生出来的
常熟博物馆所藏明清书画颇丰,仅以书画扇面门类而言,所藏明代大家有:文徵明、文嘉、陆治、朱之蕃、董其昌、钱谦益等;清代则有王时敏、王鉴、王翚、查士标、恽寿平、刘墉、杨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且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一位诗人,其诗借助于心象与物象的融合,借助于繁丽意境的创设,把丰富、深邃、多义的内蕴充分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体味到诗人丰富复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