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时期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出现了像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那样十分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出现了与他们同时代的著名事功派思想家——陈亮。陈亮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潮,力倡“功利”之学,批评朱熹等理学家们为“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以及他们“修德待时”的“醇儒”学风,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彰显出他个性鲜明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学术风格。陈亮重事功的思想落实到道德修养思想方面,更是显现出独到之处。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经典要义,同时他又针对当时“不知事功为何物”、“不知形势之为何用”的“醇儒”学风,与朱熹展开著名的“义利之辨”,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强调经世致用,以“功”为“德”。陈亮“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黜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试图把人们从侈谈“性命而辟功利”的学风中解脱出来,做个“才德双行,智勇仁义交出”的、能够创业济世的“豪杰”。本文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出发,对陈亮的思想进行梳理,揭示其“礼者天则”,“节制欲恶”和“各务其实”的修养理论和方法。对陈亮的道德修养思想进行全面的审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陈亮道德修养体系做深入地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时期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陈亮道德修养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陈亮正值南宋“社会危机严重,民族矛盾激化”之时,他“少有大志,关心国事”,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愿用其所学,以救时弊。其思想渊源一方面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浙东事功学派的影响,形成既遵循以礼为本又具有事功特色的思想学说。第二部分探讨了陈亮道德修养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陈亮的“道不离日用”是其整体思想的根基,他的自然人性论是其修养论的道德基础,他的“义利双行”思想是其道德修养的突出特色。第三部分着重对陈亮道德修养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主要从修养原则、方法以及修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对陈亮的“礼者天则”、“节制欲恶”、“各务其实”和“学为成人”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部分对陈亮道德修养论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陈亮的道德修养思想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同时对陈亮经世致用的道德修养论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尝试性探讨。陈亮的道德修养思想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及深厚的儒学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他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又超越了正统儒学的范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尽管其思想中带有历史的和理论上的局限,但从南宋乃至整个传统社会的思想领域看,陈亮的思想的确有他的特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