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降糖治疗基础上,保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分别施加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和常规针刺法干预。治疗组采用泻胃补脾针法,选中脘、足三里、内庭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脾俞、三阴交、太白施以提插捻转补法,脾俞不留针,其余留针30min。泻胃补脾针法治疗结束后,施以毫火针治疗,选患肢腧穴为主,取合谷、曲池、阳溪、外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太冲及阿是穴,将针体下1/3烧至通红,趁针体仍红时快速刺入针刺部位,直入直出,重复约3至5次,最后一次留针于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主取双侧胰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内庭、足三里。上肢病变取曲池、合谷、阳溪、外关、阳溪、腕骨;下肢病变取阳陵泉、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两组干预频率为每周3次,隔日治疗1次,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神经传导速度、血糖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对两组疗效作出评价。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经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两组在治疗后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神经传导速度:两组在治疗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治疗组在对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中,提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于在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上,经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组在治疗后,3项血糖生化指标(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均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降低TCSS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改善血糖生化指标,而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更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