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河曲“二人台”是黄土高原的一枝艺术奇葩,它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与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人台”起源于河曲民歌,却比民歌的演唱更为繁复、高级和精致。它的演唱具有世俗性、平民性、喜剧性,是河曲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也是几代人传唱的精华凝集,深受当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特别是代表剧目《走西口》的音乐和唱词,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二人台”这块地方艺术瑰宝,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艺术前景不容乐观。例如:“二人台”演员大多土生土长,从其诞生至今,没有几个演员受过培养和训练;演员处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状;“二人台”的剧本数量不少,但真正好的剧本奇缺;“二人台”目前的演出形式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观众群,但缺乏更广阔的市场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二人台”的发展。尤其是在“二人台”的演唱方法方面,很少进行细致全面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其发声技术和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当今艺术市场和观众欣赏的需求。如何抢救“二人台”这个艺术品牌,使之能重现艺术光彩,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此项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二人台”的演唱方法,带着怎样将“二人台”推广流传开来的问题,在其发声方法上做了尝试性的探索和改革。全文本着大力倡导和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的理念和观点,围绕民间艺术既要保持自己风格和特色,又要大胆吸收、借鉴美声唱法的理论和原理,参考其他剧种的演唱经验,为我所用的理论基线。希望本文的尝试性研究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声乐工作者对河曲“二人台”的关注,推动“二人台”演唱技术改革创新的步伐。使“二人台”这门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成广为流传,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