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患者总数超过2亿人。其中仅美国、西欧和日本就有7500多万人,骨质疏松被公认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健康杀手。我国骨质疏松疾病防治形势严峻。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至70%。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为常见并发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有微创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传统保守治疗常采用垫枕卧床休息并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止痛等治疗,患者行功能锻炼时疼痛刺激容易加重原有心肺等内科疾患,对于这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恰恰解决传统治疗的不足,早期治疗可以迅速止痛,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以防止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对于一些病例采用保守疗法也可以取得良好疗效,关键是要掌握好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本研究总结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目的:本课题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各自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6月1日~2011年12月1日,笔者在湖北省中医院骨科收集OVCF患者资料81例,其中手术组38例采用PVP手术疗法,保守组43例采用保守疗法,其中男34例,女47例。年龄47~83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由X线片检查确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排除其他病理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手术组病例情况: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68岁。病程小于等于1周32例,大于1周小于2周6例。受累椎体T128例,L124例,L26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椎体者4例,共38例44个压缩椎体。38个病例中,高血压18例,心脏病26例,泌尿系疾病12例,肺部疾病10例。其中16例在与之交待病情及治疗方案后主动要求手术治疗,其余22例系结合其全身情况,医师推荐手术治疗而患者及家属均表示同意。术前经CT+三维重建片检查确定患椎后缘完整。受累椎体压缩高度均不大于椎体的一半。保守组病例情况:年龄最小47岁,最大80岁,平均63岁。病程小于等于1周38例,大于1周小于2周5例。受累椎体T124例,L128例,L211例,均为单个椎体压缩。43例中,高血压20例,其余无明显内科疾病,与之交待病情及治疗方案后,均选择保守治疗,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并根据VAS疼痛评分、Cobb角及椎体高度丢失率进行评价。结果:在止痛效果上,手术组术前分别与术后第1天、1周、1月、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1周、1月、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后1天、1周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说明患者治疗1周后手术组优于保守组。治疗1月、3月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VP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Cobb角及椎体高度丢失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术后均可降低Cobb角,不同的是手术组术后即可恢复椎体高度、降低Cobb角,而保守组1月后才可恢复。两组均未出现压缩骨折椎体邻近椎体的骨折。手术组有3例发生骨水泥泄漏,但无明显神经压迫、脊髓损伤等临床症状,未做特别处理。保守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两治疗组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可以早期缓解疼痛、稳定患椎、明显缩短卧床时间,临床效果明显,但费用较高。保守疗法虽然病程稍长,但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仍然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费用较低。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作出最佳选择,患者的年龄及全身情况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两种方法对各自适应的患者都具有良好疗效,椎体成形术早期疗效显著,但是1个月后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严格掌握PVP及保守治疗的各自适应证,让两种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