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SD (Sprague Dawley)大鼠预防性给予吲哚胺2,3一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竞争性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 tryptophan,1-MT)观察其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的改变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audal trigeminal nucleus, TNC)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IDO抑制剂对偏头痛发作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30只大鼠按体重大小编号,使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假模型组(8只)和模型组(22只),参照Tassorelli法制作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经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当实验出现两耳发红、前肢挠头次数及爬笼次数增多等行为症状学表现,则提示造模成功。用随机法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11只)和干预组(11只)。假模型组:经胃灌注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7次,普通饲养。于第7次灌胃后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7次,普通饲养。于第7次灌胃后给予硝酸甘油皮下注射,诱发偏头痛。干预组:给予1-MT灌胃,每日1次,共7次,普通饲养。于第7次灌胃后给予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2.造模成功后即开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两耳发红:观察并记录偏头痛大鼠两耳发红的起始和终止时间;②前肢挠头:观察并记录偏头痛大鼠频繁挠头出现的起始和终止时间,以大鼠出现连续挠头次数达5次以上为挠头出现时间标准,以一个时间段中大鼠挠头次数少于5次并出现倦怠和疲乏为挠头消失时间标准;③挠头、爬笼次数:从造模之时起,以30min作为一个时间段,采用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法观察每个时间段内大鼠造模后挠头、爬笼的次数。3.受试动物于偏头痛再次诱发后4h,腹腔注射麻醉、甲醛灌注,仰卧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自延髓闩部开始向尾部切取约4mm脑干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c-Fos蛋白进行染色,然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c-Fos蛋白表达情况,并随机选取5个视野,记录阳性细胞数。结果1.行为学变化:假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仅有个别大鼠出现次数很少的前肢搔头,挠头及爬笼。22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后4min左右均出现以上行为症状学表现,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行为学症状持续约31继而出现活动减少、蜷卧。模型对照组大鼠第二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后大鼠的行表现与造模时的表现基本一致;干预组大鼠第二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后也出现耳挠头的现象,但其开始时间晚于模型组(n=22)及模型对照组(n=11),结束时间早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持续时间较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缩短;且挠头及爬笼次数较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2. c-Fos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阳性细胞形态学表现为黄褐色,类圆形或卵圆形,核染为主,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TNC);切片背景为无色或淡黄色,两者易于区分。模型对照组较假模型组大鼠脑干标本c-Fos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干预组大鼠脑干标本c-Fos免疫阳性细胞也增多,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T可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能有效抑制其脑干TNC处c-Fos蛋白的表达,说明抑制IDO的活性可能对偏头痛发作具有防治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犬尿氨酸通路可能与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同时也将会为临床防治偏头痛发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