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两栖类动物蝌蚪分布因素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下游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农业景观中的两栖类动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发展,两栖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探究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两栖类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环境因子对两栖类动物蝌蚪的影响,对保护农业景观中两栖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以黄河下游地区封丘县为研究区,在黄河下游池塘湿地中选取32个静水池塘样点,调查样点内两栖动物数量及有关环境因素,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可能影响两栖类蝌蚪和成体的环境因素(栖息地和景观尺度)进行分析,探究农业景观中两栖类蝌蚪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区不同属的两栖类蝌蚪出现时间、出现高峰期不同,蟾蜍属(Bufo)蝌蚪早于侧褶蛙属(Pelophylax)蝌蚪出现,4月和5月较多,侧褶蛙属(Pelophylax)蝌蚪6月较多。同时期调查到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成体共448只,金线侧褶蛙(Palophylax plancyi)成体共919只,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成体共498只;3月到6月,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多度逐月下降,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a)成体和金线侧褶蛙(P.plancyi)成体6月最多。  (2)基于最小二乘回归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Estimation,OLS)的线性模型,分析环境因素对两栖类蝌蚪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各环境因子中只有池塘内挺水植被盖度对侧褶蛙属(Pelophylax)蝌蚪有积极影响,其他因子影响不明显;各环境因子对蟾蜍属(Bufo)蝌蚪的影响大小为池塘浅水区坡度(SL)>水深(d)>化学需氧量(COD)>蝌蚪捕食者(PRE)>溶解氧(DO),其中除池塘浅水区坡度(SL)和蝌蚪捕食者(PRE)是消极因素外,其他因子均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3)基于OLS模型分析栖息地尺度上环境因子对两栖类成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各环境因子对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a)成体的影响为:距最近农田的距离(NF)>溶解氧(DO)>总磷(TP)>蝌蚪捕食者(PRE)>池塘内植被盖度(VEGin)>坡度(SL),其中除蝌蚪捕食者(PRE)为消极因素外,其他因子均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各环境因子对金线侧褶蛙(P.plancyi)成体的影响为:距最近池塘的距离(NP)>池塘内植被盖度(VEGin)>池塘边植被盖度(VEGout)>水温(WT)>化学需氧量(COD)>坡度(SL),其中除池塘边植被盖度(VEGout)和化学需氧量(COD)是消极因素外,其他因子均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各环境因子对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的影响为:水深(d)>距最近道路距离(NR)>化学需氧量(COD)>池塘面积(A)>溶解氧(DO)>坡度(SL)>池塘边植被盖度(VEGout),除距最近道路距离(NR)和坡度(SL)是消极因素外,其他因子均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景观尺度上环境因子对两栖类成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0m和500m扩散阈值下,景观形状指数(LSI)与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显著相关(r=-0.41,r=-0.43,P<0.05);在1000m扩散阈值下,景观形状指数(LSI)与金线侧褶蛙(P.plancyi)成体显著相关(r=0.40,P<0.05),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与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a)成体显著相关(r=0.40,P<0.05);在2000m扩散阈值下,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与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显著相关(r=0.49,P<0.01)。  (4)不同月份两栖类蝌蚪等级和成体相对多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6月份侧褶蛙属(Pelophylax)蝌蚪与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a)成体、金线侧褶蛙(P.plancyi)成体关系最显著(r=0.69,P<0.01);5月份蟾蜍属(Bufo)蝌蚪与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关系更显著(r=0.48,P<0.01)。  对两栖类蝌蚪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栖息地尺度上,影响侧褶蛙属(Pelophylax)与蟾蜍属(Bufo)蝌蚪的环境因素不同,植被因子尤其是池塘内挺水植被盖度(VEGin)是侧褶蛙属(Pelophylax)蝌蚪以及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a)、金线侧褶蛙(P.plancyi)成体重要的影响因素;蟾蜍属(Bufo)蝌蚪以及中华大蟾蜍(B.gargarizans)成体受池塘水环境因素(水深(d)、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和池塘特征因素(浅水区坡度(SL))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规划能力,他们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在努力改变学困状况,每天都在学、背、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个学困生的学困成因似乎都不相同,但仔细观察,几乎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的不喜欢背诵,有的不喜欢动笔写,有的不喜欢开口说,有的不喜欢参与师生互动……  分析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能找到他们学习陷入困境的原因。他们不喜欢背诵,
光周期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植物体内部的周期节律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对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光周期不敏感特性能够提高小麦
空浴式翅片管气化器主要用于把低温液体转化为适宜温度的气体,并输送至目标用户终端,在液氮、液氧、液化天然气等冷工质的气化中广泛应用,是低温工程中最常见的换热设备。空浴式翅片管气化器外观主要由翅片和芯管构成,构造简单,但其涉及的多相流相变耦合传热过程极度复杂。目前关于空浴式翅片管气化器管内流体域、翅片和芯管固体域、管外空气流域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本课题以河北省衡水市某型实际应用的空浴式翅片管气
3-溴-1-(3-氯-2-吡啶基)-3-吡唑烷甲酸是合成新型鱼尼丁受体类抑制剂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体。本文对合成该中间体的相关文献进行报道,对其中提及的合成方法进
真菌疏水蛋白是高等丝状真菌在特定生理时期分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量蛋白质。经研究分析发现这类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能够通过自组装在两相界面处形成两性蛋白膜,从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