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群体性事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以及基层社会的不断深化,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以及利益关系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同时,基层组织的组织架构以及组织队伍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加,基层干部的作风、工作方式、态度等存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造成农村群体性事件大幅上升。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不断严重化,影响着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着基层组织的不断改革发展,搭建了一个不良的基层环境,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每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都对基层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总结以及规划,对每年的基层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层环境,对基层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特点以及成因等,积极提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纵观农村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是产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总体原因,村改居作为社会转型期中基层社会的一种转型方式,是产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同时,基层组织中村务公开不到位、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物业问题、选举问题等,这些都是基层组织产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直接的影响到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切身的利益,干扰了基层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秩序。最后,基层组织中存在深层次的诱因:基层组织的组织架构以及人员队伍建设不规范、基层组织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不到位、基层组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不够,也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总结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便于更好的提出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从政府政策、基层组织以及群众本身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措施,通过提出规范化、符合基层实际的政府政策出发,加强基层组织的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应急机制以及长效机制的建设,完善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机制体系,更好更快的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更好的促进基层组织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