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讨湖南省西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生态区域两个品种烤烟农艺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的差异,探讨生态环境中主要因子与两个品种烤烟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淀粉、钾含量的相关性,并初步分析了烤烟品种对三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为不同生态区的品种选育,优质烤烟的栽培以及烤烟区域化种植提供了实验依据。 试验分别在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中部地区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另设常德南北镇(西北部)、郴州嘉禾(南部)两个基地。选取两个品种烤烟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为云烟87和k326。试验设3次重复,施肥水平参照当地标准。在播种前,测定三个生态区的土壤全氮量、全磷量、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从移栽后35天起对各品种烟株中部叶(第12片)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记载叶片的叶面积、茎围、株高以及所有烟株的现蕾期、打顶期、开采期、开采结束期、耐熟性(50%变黄到15%腐烂的天数)所需天数。另外,各品种各生态区烟株中部叶(第12片)分别按4个成熟度档次(见表1)取样,每次取60片烟叶,其中30片烟叶按三段式烘烤方式烘烤,测定其叶面积、单叶重、叶厚、分别计算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剩余的30片烟叶,105℃杀青30min,60℃烘干至恒重。粉样后用于可溶性糖、还原糖、总氮、钾、烟碱、淀粉的测定。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两品种烤烟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淀粉、钾含量的变化,同时,明确各气象因子与烟叶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烤烟的农艺性状测定结果如下:各个生态区的烤烟叶面积在移栽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无论是云烟87还是k326,各个时期的叶面积都是以常德>长沙>郴州。各个生态区的烟株株高在打顶后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就云烟87而言,平均株高郴州>长沙>常德;而k326表现为,郴州>常德>长沙。各个生态区的烟株茎围在打顶后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平均茎围,郴州地>常德>长沙;同一生态区的不同品种的平均茎围,k326>云烟87。同一品种的烤烟在不同生态区的大田生育期有所不同,常德>长沙>郴州;同一生态区不同烤烟品种的生育期,k326>云烟87。在同一生态区不同部位的烟叶,上部叶的耐熟期最长,中部次之,下部最短;不同生态区同一部位的烟叶的耐熟期,常德>长沙>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