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云的壮烈诗篇--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梳理叙事诗的演变历程、研读相关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秉承创新、求实的原则,重点对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的内容和主题、艺术成就与创新,以及这一时期叙事诗繁荣的原因和意义、不足和局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导言部分梳理了现代叙事诗发展的三个时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第一个十年的初创期,1927年到抗战全面爆发的发展期,二十世纪40年代的繁荣期;分析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繁荣的两个时期,即魏晋时期和唐代;并对四十年代叙事诗的研究现状分建国前夕、“十七年”文学时期、新时期和新世纪以来四个阶段一一进行了分析。
  在第一章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内容和主题探究上,分析了民族解放题材叙事诗的概况,并以《古树的花朵》为例,对这一题材的叙事诗进行了解读;结合具体的诗作,从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两个角度研究了阶级解放题材的叙事诗;分析了妇女解放题材叙事诗的概况,并从劳动的权利、婚恋自由、地位平等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作,对这一题材的叙事诗进行了剖析。
  在第二章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与创新的分析上,从绽放人性的光辉、劈开社会的黑暗、点燃革命的火把等方面剖析了40年代叙事诗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与创新;从情节和结构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诗作分析了40年代叙事诗在这个方面的戏剧化;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这一时期叙事诗对信天游、快板等民间艺术形式的运用。
  在第三章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繁荣的原因和意义的探究上,从时代大潮、政治渗透、精神土壤等方面剖析了40年代叙事诗繁荣的原因;然后从时代的恢弘舞台、灿烂的人物画廊和宏大的新诗解放等方面,结合具体的诗作,阐述了40年代叙事诗繁荣的意义。
  在第四章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的不足和局限的剖析上,首先从对素材、语言、主题和精神等方面研究了这一时期叙事诗在以上方面提炼上的不足;并从一味求“长”而忽略了对诗人主体意识的融入,以及一味求“宏大”而导致主题的单一化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时期叙事诗创作上存在的失范;最后从语言上存在粗鄙化、民间艺术运用泛滥化、对大众化的理解和实践上存在浅显化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叙事诗诗意的丧失。
  以上的研究,拓宽了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的研究范围,丰富了40年代叙事诗研究的内容,打开了人们丰富40年代叙事诗认知的一个窗口,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或者为特殊类型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的制度。根据援助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援助和被害人法律援助。本文主要以特殊的被害人之一的性犯罪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性犯罪被害人,在以极度不安和恐怖的心理状态作证时,就很难积极证明其受害事实,如果没有法律代理的律师在场,其受到二次伤害的程度可能更大,推行对性犯罪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既能有效地预防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矿产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而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矿产资源开发因此成为某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过度和违规开采矿产资源,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007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要求推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之后,2014年《环境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全貌,同时通过探讨其历史定位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亦能更好地服务于四个全面伟大战略实施、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党中央和领导人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强调农村改革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为支点的改革撬动中国农村改革,农村、农民、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学位
譬喻故事作为佛经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本是佛说法的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工具,它根本的价值是帮助人们理解佛理。但是譬喻故事在实现它辅助佛法宣扬根本价值的同时,也附带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价值,因此,汉译佛典譬喻故事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汉译佛典譬喻故事进行研究。  第一,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与结构。首先,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佛经文本是一个叙事性文本,在这个叙事文本
学位
礼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论文以礼县城关镇老派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的语音调查,描写了礼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整理出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归纳了礼县方言两字组连读调的规律,总结出礼县方言的语音特点。礼县方言韵母的舌尖化倾向非常明显。普通话中[i][y]做单韵母时,在今礼县方言中均为舌尖音[(?)][(?)]。韵母的舌尖化同时还影响了声母的读音。这就形成了礼县方言中较为特殊的声韵配合关系:双唇音
学位
新闻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成品,是众多话语形式的一种。时政新闻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其文本的结构组织和修辞风格受到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话语分析是探索话语文本和语言、言语环境、交际目的之间广泛联系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国内针对时政新闻作品进行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较少。  运用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新闻文本由来已久,荷兰语言学教授梵·迪克提出了一整套应用于新闻文本结
学位
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呼吁女性夺回被父权制文化支配的身体,以生理功能的系统体验为基础,勇敢言说被压抑的性别意识,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典型的女性书写文本。它以“穿越”的方式,实现了女性书写理论的“反抗”:从现代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是对现实世界的消极反抗;穿越女主人公们不愿接受封建女性悲惨的人物设定,在戏仿历史的虚拟时空中再次反抗;作者们一
学位
应劭,汉末人,生于累世通显之家,卒于鄴地。官至泰山太守,任职期间曾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因迎接曹嵩不利,导致曹嵩被陶谦所杀,应劭怕曹操追责,弃官而寄袁绍篱下,被封为中军校尉。此后应劭在政治上再无所作为,转而著书立说。《后汉书·应劭传》云:“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
学位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成长期创伤体验与乱世创伤体验造就了她自卑、孤僻、敏感的个性,也促使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20世纪40年代她初踏文坛,便以精炼圆熟之作惊艳了彼时枯竭干涸的沦陷区文坛,很多人以“天才”来解释她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全世界读者中颇受欢迎。他的个性与创作深受其童年创伤体验与乱世创伤体验的影响。论文从自证、他证、创作思想、创
学位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世界丰富博大。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辞——《讲故事的人》以对母亲和故乡的回忆为主题,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对母亲、对故乡的眷恋,并由此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追求和文学理念。在莫言的记忆中,母亲、故乡、大地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性存在,他对母亲的诉说,既是对故乡的诉说,也是对大地的诉说。母亲、故乡、大地三者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构成了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