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当前的地域特征、制度建构以及数据完整性,省是研究协同性最佳空间单位。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省份之一,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自身经历了分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城镇化等原因,使得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严重,然而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带动下,江苏省整体现状较好,这个从全文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研读有关江苏省经济发展方面的科研成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把重点放在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性以及相关的产业结构趋同性等研究上,对本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较少,而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性研究更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从产业结构效应来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较大,结构变动的协同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故而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同性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表格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公式分析法及计量分析法,从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分析,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再到二者之间的协同性分析,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分析结果。从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分析发现,江苏省产业结构类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二一三”型变为现在的“二三一”型,就业结构则由开始的“一二三”型变为现在的“二三一”;从产值层面来看,江苏省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慢于第三产业,但是第二产业是一直处于带头作用的支柱产业,从就业层面来看,江苏省第一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能更多的吸纳就业人口;从江苏省三次产业各自的偏离度分析结果得出,江苏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第一产业的偏离度最小,第二产业的偏离度最大,而第三产业偏离度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间,说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最为平衡,而第二产业最不平衡;从江苏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及协同系数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这两个指标刚好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且偏离度在逐年减少,协同系数则逐年增加,在2010年结构偏离度达到最小为0.237,协同系数最大达到0.971。我们希望通过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从而能够保持或者在能力范围内提高协同系数,促使就业与经济增长更加协同;在第五章给出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即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江苏省产值与就业的因果关系进行的补充研究,得出第一产业产值变动是就业人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就业人数变动不是产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最终证明了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能够影响就业人数的变化。最后文中给出四点对策建议,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人口的转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招商引资、以工促农等方式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教育补贴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对江苏省就业结构进行合理配置;通过给予苏北地区就业补贴和经济扶持等方式缩小南北差距和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