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诗经·国风》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思路是:一、从“地域”(本文以下所言“地域”皆指“王城以东”和“王城以西”各国区域)的视角出发考证《诗经·国风》各地名与今行政区划的对应关系。二、对“王城以东”和“王城以西”各国存在的曲式与乐器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类。三、对“王城以东”和“王城以西”各国的民风异俗进行统计、分类。笔者试图通过以上三个归纳步骤而后演绎出周代各地域中音乐与民俗的联系在《诗经·国风》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综述《国风》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等。第二部分为本论,共三章。1.第一章考证《国风》中各地名与今行政区划的对应关系。一、将十五国风中的地理位置以王城为中心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区;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采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疏理了东、西两个部分拥有的地名,界定了各地名在地图上的出现时间;三、考证各地名与今行政区划的对应关系。2.第二章按照地域分布对十五国风的曲式、乐器进行了分类。一、界定了《诗经·国风》之曲式、乐器的分类标准;二、在杨荫浏界定的曲式分类标准上指出《国风》含有曲式共四类,这四类又可分为十二种(十二种是在杨先生原有的八种曲式基础之上新增四种故为十二种);三、对《国风》所涉及的曲式与乐器按照所分类别的不同将诗篇数量具体量化;四、比较“王城以东”与“王城以西”两地区的音乐差异。3.第三章按照地域相邻、诗风相近的原则梳理了《诗经·国风》中的11类民俗,且试图理清不同地域下的民俗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本文按徐华龙著《国风与民俗研究》的分类标准将《国风》民俗分为生产、交通、居住、饮食、服饰、审美、歌舞、崇拜、祭祀、婚姻、生育11类;二、按民俗的类别,对每一《国风》中所涉及的民俗诗篇进行数量上的统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诗篇进行了解说;三、比较“王城以东”与“王城以西”两地区的民俗差异。第三部分为结论。结合前两部分,笔者得出周代的音乐与民俗在《诗经·国风》中体现出明显的区域“风”化差异,即“王城以东”地区包含“郑卫之音”,主要为“刺诗”;“王城以西”地区包含“周音”,主要为“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