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节目中自我表露与录用机会的传播分析——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27315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传播在有意识的编码、传播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自我表露同样如此,自我表露如应用得当,将有效促进面试的传播效果。本文以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101位求职者为样本,在传播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首先验证了匹配度对录用机会的影响程度及预测作用;然后重点分析自我表露总量及其各维度对录用机会的影响,以及对匹配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1)匹配度对录用机会具有正向直接预测作用;   (2)自我表露总量及其四个维度对匹配度与录用结果之间分别存在部分调节效应。   (3)表露总量对匹配度与录用机会之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4)知识表露对匹配度与录用机会之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5)技能表露对匹配度与录用机会之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6)能力表露对匹配度与录用机会之间不存在调节效应;   (7)其他表露对匹配度与录用机会之间不存在调节效应;   (8)录用机会在性别、年龄、应届生人口学统计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梳理匹配度、自我表露和录用机会之间的关联,结合典型个案分析,提出以下结论:高效的应聘者需要选择匹配型的岗位,并在传播过程提供清晰和聚合性的讯息。通过逐步铺展自我表露,加强自我监控与调适,有助于聚合性表露行为的实施;通过两面说服、适度的情感表露,以及描述性表露与事例阐述,有助于增强聚合性讯息的说服力与效用。因此,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参与求职节目的应聘者开展有效的自我表露,增加录用机会,也为一般应聘者加强面试技巧、提升面试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大多数人的健康相关,所以总是能够触动大众的神经,引发媒体的竞相报道和网民的热议。数据显示,在“山东疫苗案”中,仅2016年3月22日网民单日信息搜索量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平台,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规约环境里,以微博主体自发性、集体式的信息关注和传播,成为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中心与舆论中心。基于此,微博主体
桂林版《大公报》作为新记《大公报》的一部分,是一份抗战期间重要的宣传媒体。近年来关于它的研究多是从新闻内容和经营管理着手,主要是出于为了解历史添加相关资料的目的,本文
媒介权力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支配者(媒介)、被支配者(受众)、信息以及反馈这四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就是对如何通过这四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媒介权力的自我建构和被建构的
本文以2011年3月中旬的抢盐事件为切入点,研究新媒体谣言的传播特点,新媒体谣言进行社会动员的过程,揭示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对谣言产生的新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梳理
一直以来,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崛起,政务微博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政府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