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因运动疲劳作业引起的肌肉疲劳在起源、发生模式与健康人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第一部分:选取10例CRF患者和14例年龄配对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完成简明疲劳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和间歇运动作业(Intermittent Motor Task,IMT),以40%MVC的强度进行间断性肘关节等长屈曲收缩直至力竭。使用电刺激测定肱二头肌静息状态下的抽搐力(Twitch Force,TF)。分别测定IMT前和IMT后的TF,两者的比例TFratio反映IMT所致疲劳发生的周围性或中枢性起源。测定每个受试者间歇收缩的总次数和总的收缩时间。测定肱二头肌和肱桡肌IMT开始、中间、结束阶段的肌电图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第二部分:选取15例TMD患者实验组与1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对照组完成持续运动作业(Sustained Motor Task,SMT),以30%MVC持续单侧紧咬收缩,直至咬力持续3秒以上低于27%MVC以下。SMT前后测定MVC,SMT全程采集升颌肌群(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信号,并测定其在SMT开始、中间和结束阶段的中位频率MF。记录完成SMT的时间。结果:第一部分:CRF组BF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意味着CRF患者有更强的疲劳感。CRF组总的收缩次数和收缩时间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RF组TFratio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CRF患者在运动力竭时周围性疲劳程度不高。CRF组IMT结束阶段肱二头肌MF有显著下降(P<0.05),肱桡肌MF没有下降,而对照组IMT结束阶段肱二头肌MF有下降趋势,肱桡肌MF显著下降(P<0.05)。第二部分:SMT前TMD患者的最大咬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MD患者的最大咬力比例(SMT后比SMT前)与对照组无差异。TMD患者完成SMT时间一定程度低于对照组(p=0.07)。TMD患者在SMT三个阶段(前、中、后期)的升颌肌群MF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似;标准化的RMS升高趋势也与对照相似。结论:第一部分:IMT所致疲劳,对于CRF患者疲劳起源更多来自中枢,显著的中枢性疲劳限制了患者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第二部分:TMD患者升颌肌群功能下降,比正常人更易产生疲劳,但其疲劳发生模式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