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湖泊景观水体具有承载水体循环、调节生态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功能,但由于有机质、营养盐等污染物的大量输入及自身净化能力的限制,其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内源污染更是加剧了城镇湖泊景观水体的水质恶化萎缩、富营养化及水生态系统退化。本研究针对内源污染严重、自身净化能力有限的的湖泊景观水体特征,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作为旁路净化技术来强化净化景观水,通过室内模拟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考察两套系统对有机物、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研究两种技术的适用条件、探讨最佳的水力循环周期等参数,为城镇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分别采用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和陶粒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研究溶解氧、水力负荷、污染物容积负荷和滤料层高度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071m/h,溶解氧2-3mg/L,滤层高度为0.6m时,两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对COD、T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负荷能力,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曝气生物滤池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01%、79.79%和63.66%,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57%、72.87%和83.86%,并在此条件下,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100L的湖泊景观水COD、TN和TP达到GB3838-2002的Ⅳ类水质质量标准分别需要13h和19小时,组合塑料炭素纤维束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要优于陶粒曝气生物滤池,且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曝气生物滤池旁路净化景观水的水力循环周期不应超过25d。 人工湿地旁路技术实验以砾石为基质,研究美人蕉、香蒲和梭鱼草3种不同植物潜流型人工湿地在不同停留时间(1.5d、2d、4d、6d)的耐污性及净化景观水体的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2d时,不同植物类型人工湿地对景观水的污染物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69%~89.06%、52.19%~66.77%和67.07%~68.8%;随着有机负荷和TN负荷的逐渐加大,各植物类型人工湿地对景观水污染物净化效果逐渐降低;美人蕉和梭鱼草的耐污能力均高于香蒲,由美人蕉和梭鱼草组成的二级人工湿地处理100L的湖泊景观水时,COD、TN、TP均达GB3838-2002的Ⅳ类水质质量标准需要3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