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江经济带是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从宏观层面掌握区内流域水质状况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流域水环境管理及规划的重要依据。由于不同流域特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现有的不同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查明流域特征污染物基础上科学构建特定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是流域水质综合评价的需求。另一方面,流域范围内由于监测断面设置、水体功能和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如能提出一种以水体可利用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水质评价方法,就可直观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因此开展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研究对区域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皖江经济带二级河流为研究对象,开展河流水质调查,重点调查重金属、有机污染等污染状况,在调查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区内已研究成果筛选出水质评价指标;然后,选择城市化程度及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青弋江流域与巢湖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皖江水质指数法评价模型,并与内梅罗水质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最后,在构建的模型基础上,以水体可利用性为目的,综合考虑监测断面的水体功能达标率与流域范围内缓冲地带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影响,提出可综合反映全流域水质可利用性及变化风险的综合指数。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查明了流域内106个监测断面的典型重金属、TOC、TN、TP、DO和pH特征。皖江经济带流域的水中重金属Hg、Cr、Cd、Pb、Zn、Cu及As污染风险较小,绝大多数监测断面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Ⅲ类水体标准限值,其中Zn含量相对较高;TOC浓度平均为5.45mg/L,处于中等水平;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1.99mg/L和0.07mg/L,氮相较于磷污染更为严重;除个别监测断面外,pH均为6~9;DO平均浓度为9.28mg/L,满足Ⅱ类水体质要求。(2)查明典型流域巢湖流域、青弋江流域水体的pH、DO、TP、NH3-N、CODMn特征。巢湖湖流域的CODMn、TOC和NH3-N浓度显著高于青弋江流域,TP浓度无显著差异性。巢湖流域监测断面的水体功能达标率高于青弋江,其中青弋江流域断面的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体功能达标率差异较大。(3)基于流域水质调查结果及目前国控(省控)断面的日常监测指标,将pH、DO、TP、NH3-N、CODMn纳入本研究的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评价指标的浓度分级限值并结合本研究的pH调查成果,采用函数拟合方式构建各分指数模型,用调和平均数构建出皖江水质指数模型,模型对pH与DO变化较敏感,模型既突出了不同监测断面污染特征,又兼顾了不同断面评价结果的可比性。(4)采用WJWQI、内梅罗水质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均显示巢湖流域污染状况较青弋江流域严重。与内梅罗指数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相比较,WJWQI在反映各指标变化的敏感性、评价结果可对比性、劣Ⅴ类水体识别及操作难易度等个方面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5)综合考虑水功能目标及流域监测断面土地类型的权重提出的WJWQI综可直观显现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达成度状态及流域水质变化的潜在趋势;通过算数平均法得到的WJWQI算偏重于对流域水质类别的综合评价,与断面类别比例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基础上构建的水质综合总指数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其对流域水质变化刻画更为精细。联合使用WJWQI综和WJWQI算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为直观有效的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