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模式影响下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热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密切相关,即需求低则能耗小、需求高则能耗大。我国地域气候多样,建筑类型丰富、采暖方式迥异,居民实际热舒适需求存在巨大差异。然而现有的建筑规范以18℃为所有冬季采暖建筑室内热环境控制和建筑热工设计的依据,未能体现我国居民差异化的热舒适水平,不利于针对性解决建筑节能问题。本文针对以西安为例的寒冷地区,对采暖居住建筑开展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多样性研究,探讨供暖模式对建筑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水平的综合影响,为提出与实际居民需求相适宜,与我国建筑节能战略更契合的室内设计温度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梳理国内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现场研究的文献,分析影响居住建筑冬季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发现供暖方式是北方供暖建筑室内热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长期居住的室内环境是人体多样化需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次,针对集中供暖、分户供暖、分户间歇供暖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研究供暖模式对于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发现集中供暖、分户供暖、分户间歇供暖对室内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室内平均温度、温度分布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均匀度三个方面。而后,在集中供暖、分户供暖、分户间歇供暖住宅中进行了冬季的热舒适调查,比较不同供暖方式室内热环境和住户的热需求差异,得出不同供暖模式下人体中性温度与舒适区间。最后,对连续供暖、分区供暖、分时分区供暖模式的住宅进行了能耗模拟研究,研究室内舒适温度与能耗之间的制约关系。以西安地区为例,给出了不同供暖模式下室内设计温度的适宜范围。
其他文献
在敌意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董事无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因为敌意收购一旦成功,他们很有可能丧失工作或名誉扫地.因而,目标公司董事往往会运用手中掌握的经营公司的权力,采取各
在《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产品责任这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形态中,产品缺陷的概念构建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如何具体认定产品缺陷,《侵权责任法》并未作出任何的提示和说明,此时必须援引《产品质量法》第46条的有关规定,将产品具有不合理危险或违反法定强制标准作为认定产品缺陷的双重标准。基于对该条的适用,实务中出现裁判者过分依赖鉴定,不对具体的缺陷类型作出充分认定,导致受害人利益保护不周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前述问
目的:探讨我院986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系统和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种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WHONET 5.3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