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5在食物过敏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以及由食物过敏引发的相关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增加明显,从调查文献得知全球大约4%-8%的儿童和1%-2%的成年人对食物性质的抗原具有IgE介导的高反应性。由FA引发的过敏性结肠炎(Food Allergic Colitis)日趋严重。IL-25是新近发现的T_H17家族的新成员,其通过调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影响肠道炎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发生和发展。目的:在前期相关的研究已经表明,IL-25在肠道炎症中调控T_H1/T_H2免疫平衡进而缓解炎症反应,但是IL-25如何在由FA引起的过敏性结肠炎过程中起作用的仍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IL-25在由食物过敏引发的结肠炎发病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方法:(1)利用NCBI数据库筛选抗原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的优势T细胞表位,然后将获取得到的OVA(OVA序列片段323-329)和DEC205(DEC抗体单链片段)重组成了一个融合蛋白。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OVA IgG1验证其OVA免疫原性。在保证其具有免疫原性的前提下将该蛋白通过分子工程技术重组。在合成得到完整的融合蛋白后,确定为我们所需要的目的蛋白。再通过蛋白纯化系统获得高纯度融合蛋白以备用。(2)建立食物过敏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利用OVA加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灌肠给药构建食物过敏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结肠部病理切片H&E染色、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以及组织学评分等验证模型是否成功。(3)在上一步成功建立食物过敏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在小鼠每次给予OVA和CT之前,分别设置50 ug、100 ug、150ug的梯度通过灌肠给予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并用等量体积的PBS作为对照。在第17天后处置小鼠,收集小鼠的血清、脾细胞及结肠等样品,通过评估不同组别的小鼠食物过敏性结肠炎情况。观察小鼠体重是否减轻、出现腹泻、毛发稀疏等炎症状况,同时对小鼠结肠发病部位进行病理学H&E切片染色观察病变是否明显。小鼠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果显示IL-4,IL-10,IFN-γ,IgE,IL-25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小鼠黏膜研磨后提取总RNA进实时PCR检测IL-25mRNA的含量。在小鼠处理后及时分离不同组别的脾细胞进行流式检测CD4~+CD25~+Treg的比例。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免疫原性良好,通过实验室蛋白纯化系统也成功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我们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用于小鼠食物过敏性结肠炎给药后,OVA+CT模型组小鼠均出现体重减轻,轻微腹泻,毛发稀疏等炎症生理状况,严重的小鼠时常有便血发生。H&E病理学切片显示模型组出现严重的炎症,表现为结肠部位杯状细胞被破坏,大量嗜酸性细胞侵润,而融合蛋白给药组炎症程度相对于模型组明显减轻。IL-4,IL-10,IgE等结果也同样是模型组大于融合蛋白给药组。体内及体外BMDC流式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可诱导Treg生成,同时融合蛋白能够显著抑制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增殖。模型组血清中IL25含量和结肠黏膜的IL25m RNA的含量对比正常组有所下降,在给予融合蛋白后含量增加。结论:本研究构建了pET-28a-DEC-OVA重组质粒,经过将重组质粒转导大肠杆菌中,再通过NI~+柱纯化系统得到大量DEC-OVA蛋白。在融合蛋白能够很好的靶向DC的同时可诱导Treg生成,且能够通过抑制OVA特异性T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过敏性结肠炎。而IL-25在食物过敏性结肠炎发病时对比正常组小鼠下降,缓解病情后回升;本研究表明了IL-25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缺乏IL-25会导致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和结肠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与X-ray辐射后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探讨模拟微重力效应应用于在临床的可行性。方法:按设定条件的不同
车轮多边形磨耗是高速铁路车轮非圆化的一种常见形式,会加剧轮轨之间的冲击振动和磨耗,严重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威胁列车行车安全。对车轮损伤进行实时监测与状态识别,对维护列车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车轮非圆化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实现静止或低速运行下的车轮状态检测,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并且无法实现高速运行下的列车车轮状态的实时在线识别判断。基于车辆轴箱振动响应检测车轮多边形磨耗
漏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它是一种提高译语产出效率、使译语简洁明了的翻译策略;另一种则是重要信息的缺失,它会影响译语质量,导致听众理解困难。本文以笔者在某哲学分论坛的带稿同传实践为例探讨的漏译现象属于第二种,不包含“省略”。本文统计了语料中出现的漏译次数,确定出漏译内容,从听力环节、阅读环节、语言转换环节以及译语产出环节四方面分析并总结了产生漏译的原因,具体有:听辨理解障碍、过度依赖文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teel Fiber Composite Bar,简称SFCB)是一种以钢筋为内芯外包纵向纤维的新型增强复合材料,其外包纤维主要包括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它同时具有强度高、延性好、弹性模量较高、稳定的二次刚度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等特点。然而,国内关于SFCB筋力学性能的耐久性能试验较少,无法为SFCB筋在实际工程应用推广提供有效的试验数据参考。为进一步了解SFCB筋的
磁电复合材料是由磁致伸缩相和压电相复合得到,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磁电复合材料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集铁磁性、铁电性、磁电效应于一体,能够实现将电场转化为磁场、
土壤水分是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决定土壤植被承载力。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作物水分的来源,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水
传统聚落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传承,其整体格局和空间营建特点均体现着它的历史文化、选址意匠、建筑艺术等等,所以如何传承地域文化、营造宜居家园、切实保障民生,成为学者们不断探讨的问题。本课题来源于“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传统聚落保护丛书”《辽宁聚落》。本文主要对辽东山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背景、选址、构成要素、空间形态、道路街巷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依据这些可持续传承的空间特点提出了适宜乡村保护和更新的
从建安时期开始,人们有意识的去书写文学作品。所目及之处,都可以作为其文学作品的题材。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学作品的题材的范围也在扩大。这些简单地记录生活的诗文,展示了人们对整个现实生活的关切,展示着人们对家国的责任与胸襟。翻看唐贞元时期的诗文,其中关于经济的不少。经过对这些诗文的整合、分析,笔者认为,此时期人们在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后世将这些诗文进行整合和分析,就能整理出当时人们传达出的整
城市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是城市多年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历史建筑、城市景观和人文风貌,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城市发展史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过去,为了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过度破坏,丧失了其原有历史城市建筑及文化特征,使得地域文化在改造过程中逐渐消失殆尽。当前城市内历史街区迫切需要保护、再生及更新,在保证历史建筑及文化景观不被破坏的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肝病,它包括一系列连续性疾病,可以从简单的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HCC)。肝纤维化是NAFLD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肝纤维化的发生取决于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静态的HSCs内储存大量的脂滴(LDs),慢性肝损害时,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