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拼搏、奋斗、参与、冷静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表现之中,仍存在着注重实惠和功利,轻视理想和奉献,即“重利轻义”的倾向。对此,教育者不能掉以轻心,要用正确的义利观给予科学地引导。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总结了邓小平义利观的科学内涵,提出了邓小平的义利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指出了邓小平的义利观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三个代表”思想、“八荣八耻”等内容是邓小平义利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邓小平的义利观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它都是客观、科学、正确的。同时,客观地分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用邓小平的义利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并以此来引导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主体人格,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回顾中国义利观的历史演变,分析自先秦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义利之辨”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明确了邓小平对传统义利观扬弃的结果:一是承认个人正当物质利益,反对禁欲主义价值观。二是倡导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三是坚持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反对拜全主义价值观,提出了邓小平义利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阐述了邓小平义利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从而得出邓小平的义利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主体道德实践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道德评价准则。第二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透视。本部分从调查实践入手,表明了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重利轻义”表现,指出了这一表现呈现出的具体特点,全面分析大学生产生重利轻义思想的原因是:社会价值导向的失衡;新旧体制转换的影响;现代西方思潮的侵入;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经历。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大学生价值观正确引导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怎样用邓小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问题。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谈起。(一)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邓小平的义利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的义利观是义利辨证统一的义利观,是与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联的义利观。(二)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坚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向学生讲清人民利益的首要位置和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条件,教育学生树立起大局意识。(三)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处理好奉献和索取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等价交换”只适用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不能将其向其它领域延伸,只有正确处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使学生树立起适度消费,不讲排场,比阔气的观念,努力践行“八荣八耻”。(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做人”“做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