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厄纳斯特·海明威,以其独具特色的“冰山风格”塑造了大批“硬汉形象”,并将“硬汉精神”所彰显的主体生命意志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创作中广泛地从外国文学作品中含英咀华,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过程中塑造了仁义、坚韧的“平民英雄”。在一定程度上,“平民英雄”与“硬汉”所共有的精神内核是相似的。以比较的视域将两位作家笔下的“硬汉”式人物形象加以分析,能透视中美文化内质的差异从而以更包容的方式来探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本论文一共有四章。第一章,首先论述海明威与陈忠实的“硬汉”经历及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海明威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创伤体验又造就了他的“硬汉”性格。陈忠实在求学期间也曾遭遇挫折,他曾因经济原因休学,还曾遭遇高考落榜的打击。在“文革”中,他被划入“保皇派”,陷入了被批判的绝境,但这些经历并没有使他被困难打倒,反而为他塑造“平民英雄”积累了创作素材。两位作家相似的“硬汉”经历为其塑造“硬汉”形象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总体比较海明威与陈忠实作品中“硬汉形象”的相似点,这些“硬汉”们首先都有“准则英雄”的优雅风度。他们不畏痛苦和死亡,刚毅勇敢,始终在逆境中维护人性的尊严,保持重压下的优雅。同时,作为平民的他们,也彰显着“仁者”的博爱精神。虽然“硬汉”们来自普通家庭,但是他们都能顾全大局,有集体合作意识,体现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博爱精神。共同的“硬汉精神”内核既有文学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硬汉形象”所承载的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为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画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启迪着“心为物役”的人们(尤其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受挫能力,铸就“坚如磐石”的“硬汉”品质,张扬个性,充分彰显青春的活力。第三章,具体分析海明威与陈忠实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区别,这体现在“硬汉精神”的内涵不同;“硬汉”们的成长过程(生存际遇)有别;“硬汉”们反抗的对象、反抗的程度不同等方面。海明威笔下的“硬汉”能竭尽全力与生存境遇搏斗,体现出“硬汉精神”反抗的彻底性。陈忠实笔下的“硬汉”是封建宗法制的卫道士,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革命以及政治运动持中庸的态度,有一定的保守性。“硬汉精神”内涵的差异性也体现着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性。“海式硬汉”沿着“迷惘——坚定——成熟”的成长轨迹,性格渐趋稳定、理智。“陈式硬汉”成长过程不明显。这主要源于两位作家自身的经历、社会身份的不同。“海式硬汉”反抗的对象比较宏观,它们大多是战争、死亡等人类共性抗争难题,因反抗任务的艰巨,“硬汉”们反抗的程度彻底而悲壮。“陈式硬汉”反抗的对象比较具体,它们多是生活中不符合封建伦理纲常、伦理秩序等问题。在社会进步思潮的冲击下,“硬汉”们的反抗显得微弱,甚至显得不合时宜。第四章,具体深入文本,分析作家塑造“硬汉形象”的艺术手法的异同。两位作家创作艺术的共同之处就是以人物关系来映衬“硬汉”的双重性格。这种人物关系主要体现在“硬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两位作家都以女性来映衬“硬汉”们刚健、雄壮的男性力量,然而,在这种映衬关系中也体现着“硬汉”们的男权意识。两位作家还注重以象征手法来突显环境中意象的“意味”,从而使得小说中人物性格更为丰满。读者通过解码意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硬汉”特点。由于两位作家创作理念的不同,其语言形式与叙述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海明威行文简洁,多用短句和口语。他通过频繁转化叙事视角来增强形象塑造的表现力度。陈忠实多用长句和方言。他遵从“人物文化心理结构”理念来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勾勒出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各章论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硬汉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塑造“硬汉形象”的深层精神诉求以及中美文化差异。两位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艺术手法各有千秋,在比较中能更深刻地洞悉作家的创作理念,从而寻出共同的文学规律与美学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