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电子媒介时代的认同为考察对象,选取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播放型群体媒介和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双向去中心化的电子媒介,从电子媒介带来的生活场景变化、对主体塑造的影响入手,探察电子媒介的技术特征对人类叙事、认知的影响,以至造成了怎样的认同裂变趋向。第一章探讨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播放型群体媒介所促成的认同,即通过电子媒介的影像加工,创造新的符号连结,以想象化的虚拟体验构造的认同。首先区分了电视和电影在叙事和结构上的不同特点,然后分析了影像消费的逻辑基础,指出影像消费是以“我不在场”为前提,进行的“我在场”的模拟。通过对影像中范例的模仿进行身份确认,这是一种自我证明式的反复叙事和认同再造。并从电子仿真的角度,分析电子媒介造成的新语言情境,认为其造成了去稳定性的、理性被压缩的主体,由此所构建的认同,并非稳定的自我归属意义,而是想象的存在。第二章考察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双向去中心化媒介影响下的认同,即在媒介虚拟的相互独立、分隔的生活空间里,通过符号和图文与其他个体互动,完成多重身份的构建与维持。首先通过对媒介更新造成的生活形态和体验的分析,明确了个体在自媒体生活空间中身体物质性的遮蔽和身份不断变幻的特点。紧接着,试图从身体影像的流变观照人类认知中心的移动与分裂,认为电子媒介强大的模拟性打破了身份与身体的相互关联,虚拟空间中的身体影像是经由技术表达的个体想象。其后,从精神空间的相互独立和自我再现的面面迥异入手,探析自媒体所潜在的拆解与分裂逻辑,认为双向去中心化的电子媒介改变了个体表达的方式和关注的重心,促使个体自我拆解,同时以编码、拆解的逻辑来认知他人,促使主体成为分裂的人。第三章围绕认同如何裂变和认同裂变的趋势,从三个方面对电子媒介时代的认同作了梳理。一是从场景的角度,通过具体分析电子媒介的使用界面,论述了媒介对于人类经验的参与过程。由媒介技术支持的自我再现与加工,是个体认同分裂和离散的方式,主体成为多重的、去中心化的存在。二是从叙事的角度,探讨电子媒介的更新造成的个体崛起和群体失语,个体叙事的爆炸带来了丰富的道德民主的社会学想象,但同时也引出了关于媒介与主体关系的讨论。三是从裂变的层面,从主体和场景的变化、认同构造的趋势对电子媒介时代的认同与裂变进行梳理,认为在电子媒介的促使下,认同正在从归属性认同向评价性认同发展,分裂是其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