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来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东海与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对我国气候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区域。海洋各层海水温度相互影响,海洋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海气热量交换方式输送到大气中,通过热力变化驱动大气运动,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到气候变化。因此本文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主要研究了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在新的气候基准期(1981.1-2010.12)的气候结构以及探析长时间尺度(140年)的气候变化过程特征。本研究希望为深入了解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1)1981-2010年,表层温度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在东海大陆架,月平均温度顺着大陆架向东南递增,等温线密集,温度范围为17-25.5℃,到达冲绳海槽处达到最大温度。在东海黑潮区域,由于东海黑潮的流经,温度持续升高,高温水舌一部分经土噶喇海峡向日本延伸为黑潮延伸体,另一部分向东北方向延伸为对马暖流。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月平均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温度范围为27-24℃,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度平行,等温线稀疏。东海平均温度要低于西北太平洋,而东海温度梯度要大于西北太平洋。东海大陆架的温度结构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海黑潮的温度结构主要受洋流的影响,西北太平洋的温度结构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2)在新的气候基准期,1-12月的表层温度月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季节变化明显;1-3月的低温区主要在东海大陆架,受苏北沿岸水的影响明显(2月),高温区主要在东海黑潮以及西北太平洋南部;3-6月,苏北沿岸水的影响进一步减弱(6月消失);7-9月,整个海区温度普遍较高,整个区域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东海黑潮和河流径流的影响;10-12月温度开始降低,苏北沿岸水开始出现(12月)。3)30年表层区域温差变化特征表现为:在东海大陆架,温差顺着大陆架方向向东南递增,温度差异十分大,温差范围为-7~0℃,到达冲绳海槽处温度差异十分小;在东海黑潮区域,由于高温的东海黑潮的流经,温差范围为0~2℃;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温差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差线稀疏,温差范围为0~3℃。根据0℃和2℃温差等值线,研究区域可以分成了5个气候分区,它们分别为:东海陆架区、东海黑潮区、西北太平洋南部、西北太平洋北部和台湾西南部。4)30年纵深层的变化特征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加深,温度总体是下降的。东海黑潮只能影响到大致171m深度;而从381m深度层开始,西北太平洋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反而升高,温度的变化并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可能有洋流流经。5)140年的温度变化特征表现为:高温中心随着冲绳海槽(东海黑潮)的走向向西北方向延伸为对马暖流,另一部分延伸至吐噶喇海峡为黑潮延伸体,在该海峡东侧出现次高温中心,中层海水向东海大陆架上涌。黑潮由台湾东岸进入东海,大致沿着陆架坡折处向东北方向流动,并伴有入侵陆架的现象。黑潮入侵主要表现为黑潮次表层水的涌升。6)从表层到纵深,140年温度变化的特征表现为:温度从表层向深层递减,中层的温度变化不均匀,尤其是15-20℃左右的温度变化明显,随着经度的向东,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而温度变率最大深度在200~500m,分为明显的三层,温度较稳定的集中在底层。7)近25年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从表层到100m层温度变化的幅度最大,随着深度的加深,其它层25年温度变化率并不是最大。温度开始下降的深度随着东海大陆架向西北太平洋过渡而慢慢加深。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针对核电站预防维修大纲的编制给出了具体的流程,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维修优化方法,提出了大纲优化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原则和RCM分析方法应用等内容。
全民阅读活动已开展10多年,近年又屡次被写进政府报告,县级图书馆作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全民阅读的主阵地,承担着面向城镇和广大农村阅读推广的重要责任。本文将
本文主要论述了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模式,论述了盆地内外两侧截然不同的演化规律,坳陷,断陷,塌陷式火山盆地与火山穹窿等火山构造的相互关系,火山盆地盖层间
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就是蔬菜,如今,蔬菜的供应需求随着人们需要的增多而日益增大,'菜篮子'工程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建设,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
姜颖,山东济南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人物画研究方向,师从于张志平、吴剑超。
期刊
DSP系统具有高速、小型化、稳定性好、精度高、集成方便等特点 ,与传统的 MCS-5 1、96系列单片机驱动电荷耦合器件 (CCD)的方法相比 ,用 DSP单片机驱动线阵 CCD有着更优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