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为弥补心理缺失之物——以认知心理学为主要工具理解美的生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金元浦先生主编《美学与艺术鉴赏》一书中第一章第二节所言的“美的生成”,该小节名为“美的生成与美的特征”。本文论点是在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作者选择以认知心理学作为主要工具来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接受了休谟的一些言论。大卫·休谟认为一切科学总和人性或多或少存在关系,任何理论不论其与人性离得多远,最终会回到人性上来。因此,作者以人的认知范围、认知方式为线索来思考美感的生成过程,在这个基础上理解美与美感的关系,最后得到论文的主题。   美感作为一种心理感受,不论是由什么引起的,都需要人自身对其有所体验这一必然过程。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恰好就是人对信息的接受、传递、加工过程,称之为认知活动规律。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创造性。心理学家们还用假说去构建信息加工的模型,并且提出实验统计数据加以支持。这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恰恰又专门针对大脑活动机制的心理学研究流派,被作者用于理解美感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对更为广泛意识活动的影响是比较合适的。   本文从引言起至结论共分为5章。首先收集了毕达哥拉斯的代表性理论,并以两个心理学实验结果为依据展开分析,思考“事物属性本来就是美的”的正确与否;以实际审美活动为例,验证普洛丁以体验为审美过程机制的理论;以认知心理学模型对“审美是人类进化而来的本能”提出疑问;以“内隐自尊”这一心理学概念分析实践美学的命题;从认知结构解释美感的生成;从文化痕迹入手思考美与善的重叠,并在认知关系上将其分开;用认知心理学模型解释美为何能够大范围的被信息碎片唤起;之后用“双重认知”将美导向“美即为弥补心理缺失之物”;最终,将前文提出的疑问罗列出来,在尝试解答疑问中验证论点。   本文创新点在于使用了以前没有被人用过,或鲜于为人使用的工具,从人对事物的认知开始一直分析到美的成形。作者以“认知心理学+美学”为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关键词、题名、主题、摘要、参考文献条目中均未检索出雷同文章。   美学从来都被称为一门哲学,哲学家尚且为此惆怅,常人要从纯理论的层面思考求证几乎成为不可能。此时,一个可靠的实践验证过的知识工具能够维护分析的正确性,避免方法错误,从而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结论的成立。
其他文献
弥撒曲是西方音乐中十分重要的音乐体裁在漫长的历史中它的歌词文本基本保持,但大量的弥撒音乐写作却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基督教信仰方式以及音乐艺术形式的演变,它们是时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专业化的工作过程,包括人工湿地、砾间接触氧化工程、河道缓冲带、递质改良及生态浮床5项基础处理工艺手段,而设计水生态修复方案无法脱离全面掌握基
给排水是市政辅助设施的重要内容,其施工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文章简要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内容,并对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未来污水处理技术
在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工作任务中,主要是不断转换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方向,但是要始终以水利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中心展开相关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保障与社会发展一致,这样
对动物符号作为元素在信息传播中的影响力进行细分归纳,以情感属性和品牌发展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动物符号对塑造品牌形象、增强传播效果的作用。研究如何更好的将人类对动物的
煤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中,焦化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参数及进水质量如何影响着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最终效果.本文围绕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进水环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进水中有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人口增加带来诸多环境问题,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无害化处理污水,如何进行污水的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水资源的供给供不应求.水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一直以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都是环境工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