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级饮用水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区水质安全关系着整个流域及供水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库区城市化效应,流域社会水系统强化,自然水系统弱化,整个库区尤其是入库支流及库湾都接受着大量污染物的输入,营养盐、重金属等污染物对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针对丹江口库湾和入库支流安全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对主要入库支流进行了调研和分类,通过选择典型入库支流流域,结合河口受水库调度和季节性降水影响的波动规律,以TSS、N和P污染物在农业面源的流失、消落带及岸边带中的输移过程为核心,分析研究了污染物在其中的净化机理和积累效应及其形态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调查了河岸带对于污染物的沉降、转化与滞留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江口入库支流的模糊分类结果表明,支流总体上情况较为良好,河流健康等级分布在1~4级,其中堵河、丹江属于一级河流;淇河、滔河、老鹳河属于二级河流;天河、官山河属于三级河流;神定河、犟河、泗河剑河、浪河属于四级河流。污染特点方面,浪河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剑河、神定河、犟河有机耗氧污染较重;入库支流总体上营养盐污染较为突出。(2)梯田耕种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磷素流失;坡度与土壤氮流失率呈正相关;人为的翻地农耕活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产流能力。径流中磷的输出形态差异性较大,以溶解态迁移的磷绝大部分是以SRP为主,而氮的输出84%以上均以溶解态为主。(3)6m的岸边带宽度对TP的地表输出有较好的阻控作用,而长度大于8m的岸边带,TN浓度随着长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低流量时TP截留效果最好,高流量次之;大流量时岸边带对NH4-N的截留效率十分稳定。以狗牙根为主的岸边带模式对低TSS的径流水拦滤效果不明显。(4)磷素在土壤与水界面是溶出-吸附-溶出-再吸附的波动过程。土壤向水中释放的磷以Fe/Al-P形态为主,活性磷(BAP)含量占TP比例的大小顺序为:滩地(41%)>荒地(32%)>草地(27%)>果园(16%)>农田(9%),主要的磷素流失风险来自于滩地。而研究区域内氮素中可转化性氮(TF-N)含量普遍较低,占TN百分比范围从20%~36%,表明消落区淹没后氮素释放的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