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的首要选择[1]。为了减少积液、预防血肿及感染发生,引流管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本研究通过对比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健康质量方面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而探讨引流管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为术后伤口的妥善处理提供合理建议。方法筛选符合试验方案的唐山二院关节二科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共52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26例。系统观察比较三大项目指标:1包括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血清蛋白、红细胞比积下降值等客观检验内容;2并发症指征如伤口渗液、血肿、感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临床指标;3其他指标包括输血例数、住院花销(去除假体费用)、术后48h情绪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即HAMA)、出院后随访第3、6、12个月髋关节Charnley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的实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通过比较发现引流组血清蛋白、红细胞比积术后下降值及输血例数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高于非引流组,非引流组患者的住院花销少于引流组,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Charnley评分较出院3个月时提升幅度较大,引流组情绪焦虑评分较术前增长值明显高于非引流组,这些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与伤口放置引流管有关的并发症如伤口渗液、血肿、感染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的统计,引流组个别指标偏高,但组间差异不明显。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在总失血量及48h术后血红蛋白比较无特质性差异,术后三次随访(3、6、12月)进行的两组间Charnley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相反会增加出血倾向、输血率及住院总花销,诱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引流管的放置也不会明显促进患者的康复练习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意义不大,伤口需要进一步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