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特异性表达。探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SVD可能的有效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SV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择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0只,体重250±25g,经1周适应性饲养后,用跳台实验对动物进行筛选,对反应特别敏感或过于迟钝的大鼠予以剃除,保留90只,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10只,伪手术组10只,其余70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复制SV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术后第4天,根据跳台实验潜伏期成绩,选择潜伏期成绩接近的并保留30只,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灸法组、模型组、西药组3组,每组10只。灸法组大鼠取“百会穴”隔5mm厚的附子饼压灸20min,“大椎穴”、“神庭穴”用清艾条悬灸20min,每天1次,4周为一疗程。西药组大鼠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与灸法组平行;伪手术组、模型组、正常组与灸法组同等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做其他特殊处理。2.各组大鼠分别予治疗后进行跳台实验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疗程结束后,所有试验大鼠均在麻醉下脑组织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特异性表达。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1.模型复制后第4天,检测动物跳台实验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同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降低、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SV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治疗结束后,检测动物跳台实验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同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灸法组、西药组SVD大鼠的潜伏期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法组与西药组比较,SVD大鼠的潜伏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明一个疗程后,灸法、西药在提高SVD大鼠潜伏期,降低错误次数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其中灸法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治疗结束后,检测额叶皮质下白质MBP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灸法组、西药组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灸法组与西药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艾灸组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比较,西药组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促进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MBP表达方面,灸法组、西药组都有明显效果,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检测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灸法组、西药组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艾灸组与西药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伪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抑制SVD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GFAP表达方面,灸法组、西药组都有明显效果,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化瘀通络灸法能够明显提高S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是治疗SVD的有效方法。2.化瘀通络灸法能促进SVD模型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表明通过抑制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性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这可能是化瘀通络灸法临床治疗SVD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3.化瘀通络灸法能抑制SVD模型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表明通过抑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过度表达起到修复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这可能是化瘀通络灸法临床治疗SVD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