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英文版)诞生于新中国建国伊始这一特殊时期,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份对外发行的官方刊物,其出版发行承担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目前学界已有一些学者对《中国文学》(英文版)给予了关注,但研究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对于《中国文学》(英文版)的政治形象塑造这一问题仍未有人解答,但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文学》(英文版)翻译活动的认识,深究翻译现象背后的政治文化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小说,通过文本分析加语料库工具辅助的方法探讨了小说原文所呈现的中国国家政治形象,并通过汉英文本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英文版中国家政治形象重塑所呈现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小说原文呈现的国家政治形象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反封建,灭军阀,清土匪;顽强御敌;社会主义热情高涨。译文重塑国家政治形象呈现的变化主要有:突出国家领导人力量;避免原文中国共产党负面因素外宣;增强战士的革命性。最后笔者结合“十七年”政治文化背景分析了译文国家政治形象重塑呈现变化的原因。首先,赞助人与国家领导人身份的重叠是国家领导人力量在译文中加强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国文学》诞生的特殊时代背景赋予了它对外塑造正面政治形象以利于新生政权巩固、为国家发展赢得良好国际环境的必要性;最后,译者的政治正确性为译文塑造正面政治形象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