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主体性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治理过程中长期坚持的重要理念,是对执政党建设和发展规律进行探索总结的成果体现。党员的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本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员主体性是实践性、价值性和历史性的高度统一,是党员个体要求自己成为党内生活的价值主体,在党内实践中不断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权力。保障党员主体性的有效实现,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党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党组织的归属感,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推动党内和谐建设和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提高,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加强党员主体性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深化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论文试图将党员主体性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党员主体性的一般理论延伸到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建设的特殊实践。全文共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阐明了党员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是开展党员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石,实践与历史相统一是开展党员主体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梳理党员主体性理论的发展脉络,总结保障党员主体性实现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第三部分解析了党员主体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党员主体性是一个系统概念,内在包含了党员的主体意识、主体素质、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党员主体性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员主体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开展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研究的重点。第四部分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解析影响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建设提出相应的措施,尝试选择合理的路径来增强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提升高校学生党员主体素质、落实高校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和发挥高校学生党员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