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解毒抑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10及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造模及药物干预,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及p-防御素2含量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抑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美沙拉嗪组(C组),化浊解毒抑溃方高剂量组(D1组)、中剂量组(D2组)、低剂量组(D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余各组大鼠均以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sulfonic, TNBS)/乙醇联合造模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第4天开始,各组正常饲养,其中治疗组在正常饲养基础上给予药物灌胃,C组在正常饲养基础上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D1、D2和D3组予不同剂量的化浊解毒抑溃方灌胃。连续灌胃2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精神、被毛、粪便、体重、活动、饮食等一般状态的变化,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断头处死并采取血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解剖取其结肠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并经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有无缺损、糜烂及溃疡等情况,检测肠黏膜组织中p-防御素2的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状态A组大鼠精神良好,余各组大鼠造模后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被毛暗黄,进食减少,体重减轻,粪便稀溏或夹有粘液脓血。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均有改善,活动增加,进食增多,其中Dl组改善最为明显,C组与D2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但均不及D1组,均优于D3组。2 DAI评分结果C、D1、D2、D3组与B组相比,评分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D3组与D1组相比,评分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组与D3组相比,评分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2组相比,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A组大鼠肠黏膜组织未见异常;B组大鼠黏膜溃疡灶多,伴有明显的糜烂、充血及水肿,腺体结构破坏;D1组肠黏膜尚可,存在极少量浅表性溃疡面,可见新生腺体;C及D2组黏膜欠光滑,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溃疡灶;D3组溃疡灶偏多,腺体结构欠清,黏膜充血水肿。4指标检测IL-10的表达B、C、D1、D2、D3组IL-10的表达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D2、D3组IL-10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及D3组IL-10的表达较D1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组的IL-10的表达较D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2组的IL-10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防御素2的表达B、C、D1、D2、D3组p-防御素2的表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D2、D3组p-防御素2的表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及D3组p-防御素2的表达较D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组的p-防御素2的表达较D3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2组的p-防御素2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抑溃方能使UC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得到改善,其治疗UC的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含量、下调p-防御素2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黏膜修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项目拟在维医文献整理和临床住院病历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年性痴呆维医证候分型及其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整理提升,为老年性痴呆维医临床诊治规范的制
目的:观察止痛消结丸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的作用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采用雌二醇、孕酮联合建立乳腺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