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能力异常是特殊儿童言语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语音能力是说话者在单个音节构音清晰的基础上能够连续、协调、清晰地进行发音的能力,评估目的在于考察说话者发出的连续语音的清晰程度。本研究在黄昭鸣、刘巧云编制的语音能力评估材料基础上,从内容、计分及分数解释上提高其标准化程度,最终形成一套符合3-5岁学前儿童特点的评估材料;并应用该材料考察正常儿童和听障儿童的语音能力发展特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以下方面:1.进行了3-5岁学前儿童语音能力评估标准化研究,获得了上海市3-5岁学前儿童语音能力参考标准。首先通过预实验考察原语音能力评估材料的信度,并分析影响因素。然后对其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最终确定了符合3-5岁学前儿童语音能力评估的7篇短文,其信度为0.948,效度在0.7以上,并获得了上海地区3-5岁学前儿童语音能力参考标准,为语音异常儿童的评估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工具。2.探究了3-5岁正常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规律。(1)正常儿童的语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岁、4岁、5岁均值分别为73%、86%、91%;性别差异不明显。(2)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音、舌根音五个发音部位语音能力在3-4岁发展迅速,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这两个发音部位在3-5岁间发展速度较慢;塞音、塞擦音、擦音这三个发音方式在3-4岁发展速度快,鼻音、边音这两个发音方式在3-5岁间变化不大。3.比较了3-5岁听障和正常儿童语音能力的差异,总结了听障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特征。(1)听障儿童的语音能力落后正常儿童约15%,5岁听障儿童语音水平相当于3岁正常儿童的水平。这提示对听障儿童的语音干预效果应建立合理的期望。(2)听障儿童的语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仅在3岁和5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5岁之间发展速度先慢后快;性别差异不明显。(3)发音部位上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双唇音>唇齿音和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中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发音方式上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塞音和鼻音>边音和擦音>塞擦音。这为康复师安排干预内容的顺序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