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排球运动竞赛的日益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社会对排球裁判员的数量、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是目前我国排球裁判员后备力量的重要输出单位,很多现役裁判员都毕业于体育院校。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人数的多少、裁判水平的高低、对裁判工作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裁判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体育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加强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更高级别的裁判晋级和赛场上的良好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以江苏省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江苏省部分体育院校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现状,从中归纳总结出目前江苏省体育院校学生裁判员培养的整体现状并进行对策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所调查学校学生裁判员培养目标、裁判教学内容和方法、课余培养现状、等级考核等环节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所调查的体育院校能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要求以及实际办学条件确定学生裁判员培养的主要目标大体都设定为掌握裁判规则和裁判法,基本上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普遍采取的培养形式有课内授课,业余时间开设兴趣小组或培训班,再结合裁判等级考试以前的专门性培训基本完成了培养目标任务。2在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时间方面,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在有限的课时里很难系统的将裁判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关延展性裁判知识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考核前的辅导也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通过裁判考核进行的,对学生的实际临场执裁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3理论及实践知识方面各高校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裁判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以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为主,多注重裁判员等级考试,培养内容的拓展性、发展性不强,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理论和临场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有待进一步普及运用,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教学课时有待进一步增加;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各院校因办学条件和发展特点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但培养形式较为单一,多以考前辅导和赛前集中培养为主,受大纲课时安排、校内赛事开展、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参与临场执裁的有效时间不多,理论教学和临场执裁还不能有效的统一起来。4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所调查的院校在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过程中,身体素质方面并未作出特别的要求;在裁判员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加以系统训练,对于一些的临场执裁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也只是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偶尔的提到,没有专门的进行专题性教学指导,学生对于裁判能力的心理素质要求认识也比较模糊。5职业道德及赛事组织方面,所调查学校平时都有对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由于学校对学生排球裁判能力培养的课时有限,对学生进行赛事组织与策划方面的没有进行系统培养。多是在各项赛事开始前让学生参与到赛事的安排中,以便让学生了解比赛的组织与策划。6英语能力方面,各体育院校对学生英语能力重视程度不一,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学生自身对英语都有较高的重视,由于课时较少,所以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教育。7裁判员等级考核方式方面,考核多为理论考核,临场实践考核较少,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对学生裁判员实际操作能力,比赛掌控能力等方面的的考核较少,虽然学生二级通过率较高,但对于向更高级别的发展没有提供很好的平台。8各体育院校学生对于裁判能力提高的自身认知度和期望度较高,学习动机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自学积极性较高。所调查的体育学院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充足,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相对较为充分,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学途径进一步提高。9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裁判员培养工作都很重视,师资条件整体情况良好,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但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人均场馆占有率呈下降趋势,另外由于受场馆资金创收影响各个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在不断上升,学生实际的场馆使用时间不足,学校为学生提供执法机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