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健康问题,至今没有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目前有研究发现了运动耐力训练可以改善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那么被动运动对其疗效如何尚存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病床上腿部被动运动是否可以显著改善住院舒张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及内皮功能在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中的可能作用。背景:内皮功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内皮功能障碍预示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且可能参与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的进展。被动运动可以改善慢性失代偿心衰的症状,但其在舒张性心衰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分级II-IV级的舒张性心衰患者(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入院后收集NT-pro BNP、内皮功能指数RHI、血管僵硬指数A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心脏舒张功能、肺循环压力负荷等相关指标,将其随机分为被动运动组(每分钟40转,持续20分钟的病床上腿部被动运动,训练时间为每天1次,连续3天)与对照组(患者双脚置于被动运动装置上,但不进行被动运动,每天1次,连续3天),干预后收集NT-pro BNP、内皮功能指数RHI、血管僵硬指数A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舒张功能、肺循环压力负荷等相关指标,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被动运动是否可以显著改善住院舒张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及内皮功能在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共纳入44例舒张性心衰患者,其中包括实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被动运动治疗前后的NT-pro BNP(700.70±750.53vs312.50±364.49pg/ml,P=0.03)、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4.20±1.32vs8.42±2.95,P<0.01)、三尖瓣反流速度(57.82±36.48vs10.28±28.27cm/s,P<0.01)、肺动脉压力(10.07±6.21vs1.67±5.17mm Hg,P<0.01)较对照组水平下降差值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RHI(0.11±0.46 vs-0.29±0.32,P<0.01)和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55.90±42.06vs18.42±24.86m,P=0.001)较对照组水平升高差值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前RHI与运动前6分钟步行实验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45,P=0.022),运动前后RHI差值d-RHI与运动前后6分钟步行实验差值d-6分钟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87,P=0.01)住院天数被动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被动腿部运动可以改善舒张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舒张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该现象伴随患者肺动脉压力的下降及内皮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