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创作了许多著名英语作品,如《吾国与吾民》和《京华烟云》。他也用英语翻译了不少中国的古典名著,例如《浮生六记》。本论文试图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角度探讨《浮生六记》的翻译背后的翻译规范。在翻译的“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研究以目的语文本为研究对象,关注目的语文本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要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运用译语或源于社会的一些规范。这种规范就叫做翻译规范。在图里的翻译规范中,元规范包括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充分性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的翻译行为符合源语的社会文化规范,运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保持源语文本的特征,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可接受性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的翻译行为符合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规范,运用归化的方法,从而让译本更加通顺,更容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许多对《浮生六记》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学或者美学的角度进行的,所关注的大多是词句的翻译,很少研究关注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本论文通过分析《浮生六记》翻译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译者的翻译理论、译者的目的和翻译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来研究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以前大多数的翻译研究采用源语为导向的研究方法。这就会产生对等的评判标准。本论文采用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来描述和探索翻译背后的规范。本论文的结论是:《浮生六记》的翻译是由包括充分性和可接受性在内的多个规范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论文有助于从源语和目的语社会的翻译规范角度进一步拓展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对林语堂翻译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