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低雄激素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SD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1x10-8mmol/L、1x10-9mmol/L、1x10-10mmol/L、0mmol/L)培养细胞第0天、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双阳性细胞数(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血小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低雄激素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SD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1x10-8mmol/L、1x10-9mmol/L、1x10-10mmol/L、0mmol/L)培养细胞第0天、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双阳性细胞数(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平滑肌肌动蛋白(CD31/α-SMA)表达变化。结果:在雄激素浓度为1x10-8mmol/L、1x10-9mmol/L、1x10-10mmol/L、0mmol/L时,雄激素浓度与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比例、CD31/α-SMA比例水平呈正相关(P<0.05);在加入雄激素后第0天、第1天、第4天、第7天,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比例、CD31/α-SMA比例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雄激素浓度为1x10-8mmol/L、1x10-9mmol/L、1x10-10mmol/L、0mmol/L时,雄激素浓度与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比例、CD31/α-SMA比例水平呈正相关(P<0.05);在加入雄激素后第0天、第1天、第4天、第7天,v WF/α-SMA和v WF双阳性细胞数比例、CD31/α-SMA比例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P<0.05)。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F-box蛋白7(F-box protein 7,FBXO7)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其在人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在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中,沉默FBXO7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周期G1/S期转换,促进细胞自噬,以上结果表明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FBXO7扮演癌基因的角色。叉头盒蛋白D3
目的:作为乳腺癌亚型中相对预后差的一种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及热点。相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老年乳腺癌患者进展更慢,预后更好。故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诊的TNBC患者,分析以65岁为标准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对高血压相关性脑出血(HRICH)患者脑血管组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绵阳四〇四医院神经外科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连续纳入同期绵阳四〇四医院神经外科因颅脑外伤需开颅内减压且伴高血压病史的住院患者9例为对照组。术中取两组患者术区皮层造瘘口的少量脑血管标本,通过Trizol法提取标本总RNA,筛选差异
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er,BC)居全球发病率第十、也是泌尿生殖系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侵袭性强,预后差。化疗仍然是MIBC最主要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之一。自1980s年代后期以来,含顺铂(Cisplatin,Cis)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直是标准治疗方案,然而,约高达50%的患者被筛查为不适合接受
目的:回顾性收集分析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探讨对于合并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对前交通动脉瘤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个人信息,既往病史,入院时神经功能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有大量研究发现来源于膀胱癌细胞的外泌体及外泌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外泌体(Exosomes)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subfamily H long terminal repeat associating protein
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脑血管的一种疾病,一旦破裂其致死致残风险高,同时合并脑缺血的患者最初临床表现更差,病情更重。本研究旨在探讨IA破裂后ECI(Early cerebral ischemia,早期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ECI患者合并的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总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ECI,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一些建议和
目的:中风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受到中风的影响,其中大多数人患有神经系统和身体残疾或死亡。尽管人们对整体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对其进行了更好的管理,使得卒中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可用于将中风后的组织细胞死亡降至最低的治疗选择相对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全身水平上探索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健康,虽然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情况有所缓解,但对于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脑出血后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复杂,包括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神经炎症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亟待探索脑出血后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并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小胶质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Type 2 diabet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的临床特征,比较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G在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为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内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