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中国和美国的食品广告为例,分析英汉食品广告中概念隐喻使用的特征及异同。本研究所用语料-600条英汉食品广告是由线上线下渠道随机收集而来。本文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比分析英汉食品广告中的概念隐喻。首先,按概念隐喻的定义和分类,将含有概念隐喻的广告语标记出来,并将他们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然后,量化分析包含描述性统计研究和Chi-square test研究。通过频数,描述性统计可以体现概念隐喻在样本中的普遍存在性与分布异同的问题;而Chi-square test则用于推测由样本得出的结果能否适用于整个英汉食品广告语域。研究结果表明,英汉食品广告中普遍存在概念隐喻,并且各种类型隐喻的分布上也存在着相似点与不同之处。同时,通过结合实例模拟人们的认知过程,研究也表明概念隐喻对于商家在食品介绍和推销上、消费者对食品广告的认知上都发挥着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作用,概念隐喻的确能够更充分、更生动、更准确地宣传产品。与此同时,语言是语言使用者认知的一种反映,所以两种语言里运用概念隐喻的异同也反映出了中美两国人民认知上异同,而认知上的异同又与文化、历史、地理及概念隐喻本身运作机制相关等非认知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通过语言使用上的异同,本研究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挖掘导致语言使用习惯与认知异同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