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1949—1956),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了艰苦奋斗教育。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背景下展开的。新生政权巩固、执政党建设、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百废待兴的经济等诸多问题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巩固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让人民群众尽快地过上好日,成为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教育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围绕“勤俭建国”总方针,针对不同阶级阶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勤俭节约与劳动奉献教育、在知识分子中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勤俭奉献与艰苦作战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反五反”等拒腐防变教育与政治本色教育,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教育充分调动了人民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恢复,财经局面实现了全面好转,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人民支援下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旧时代遗留的不良社会风气荡然无存,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政治本色教育纯洁了党的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了驱动力。建国之初的艰苦奋斗教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作风建设要从党内抓起,以党风带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教育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力求实效性;要从长远出发,把开展艰苦奋斗教育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开展艰苦奋斗教育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等。艰苦奋斗教育还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武器。总之,建国之初的艰苦奋斗教育传播的社会正能量有利于促发绝大多数人民开始自觉形成新的道德,具有道德净化功能,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今天,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教育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