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车GPS轨迹数据统计特征与聚类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可以掌握人类活动的行为模式,进而探索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成为一个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浮动车GPS轨迹数据作为地理信息环境中社会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以从个体的视角研究群体的空间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思路。通过轨迹数据发掘人类的移动规律和活动模式,进而探求蕴含的深层次知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量的GPS轨迹数据的统计特征与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城市中出行者的出行时空特征和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感知城市韵律性,挖掘人类的社会活动记录,了解城市交通的热点区域,对城市的建设、交通规划提供合理性建议。本文将使用浮动车GPS轨迹数据进行统计特征与聚类分析,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数据预处理。原始数据为2015年5月11日至5月17日一周时间里北京市3万多辆出租车的3.85亿条轨迹数据,在SQL Server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可供实验使用的5千多万条有效数据。(2)对轨迹数据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对与处理之后的载客段数据从距离、长周期时间、单轨迹时间、方向等方面进行统计特征分析,研究出租车行驶距离、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并进行拟合,结果发现距离、单轨迹时间出行所具有的距离衰减效应和重尾效应,揭示了城市居民在工作日和周末的出行特点,发现长周期时间中隐藏的日韵律性,通过统计计算载客段轨迹的线性方向平均值,发现其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3)对轨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轨迹的最长公共子序列(LCSS)作相似性度量基础,分别对5.13(工作日)和5.16(周末)的12:00-14:00(午高峰)、17:00-19:00(晚高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确定交通流集群在空间的分布模式,发现其大部分在中心城区聚集、小部分向周边城区扩散的特性,并对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集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交通流集群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午高峰时交通流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内部的流动,晚高峰时交通流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向四周发散的流动,周末相对于工作日聚类集群分布更为稀疏。
其他文献
脑卒中是一类因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以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神经内科疾病,其病死率高达10%~30%,该病起病急,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为探明氮肥分期追施对潮土区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通许县进行了常规施肥和不同氮肥用量分期追施(180kg/hm2、270kg/hm2、360kg/hm2,小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各占50%)对8个玉米
1月1日,交运集团青岛温馨巴士60岁的调度员徐立明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尾声,从公交驾驶员到公交调度员,跟公交车打了39年交道,他将在公交调度员这个岗位上退休。当天,他的'
7月4日,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见证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扩大飞行员培养能力迈出的关键一步——成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遂宁分院,随后与70多名来自民航各界的代表座谈,共同探讨新时期加强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