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这座地理位置优越的海港城市,自1891年建制以来,经历了118年的发展。起初按德国的城市规划方案建造起来,由于建设时城市空间的分区使得文化空间也呈分区和分层的状况,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着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青岛开埠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城市文化空间,以影院、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布局与发展为研究中心。论文以青岛城市发展的时期为背景,以文化娱乐场所的布局和发展为主线,结合着1900年德国占领时期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1910年在原计划基础上制定《青岛市区扩张规划》;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1939年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制定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青岛特别市母市计划》,先后论述了青岛开埠及德占时期的文化空间、日占时期的文化空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空间、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的文化空间发展。论文的第一章论述青岛开埠及德占时期的文化空间(1891-1914)。开埠时期的青岛文化活动主要以戏曲和杂耍为主,活动区域仅局限在天后宫范围内。德国侵占青岛后,施行的城市规划将青岛城市进行了分区。城市空间的分区使得文化空间也分为青岛市民传统的文化空间和德占后形成的外来文化空间。第二章为日占时期的文化空间(1914-1922)。日占时期乐乐座和电气馆等日本电影院的建立,是为日本人和在青岛的外国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而服务,却不属于青岛市民的文化场所,这种殖民色彩浓厚的文化空间与青岛市民传统的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是存在分区和分层。第三章介绍的是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时期的文化空间(1922-1937)。这一时期青岛的主权归国人所有,青岛的影院和戏院兴建起来。1924年在平度路上兴建青岛最大的戏院,名为大舞台(今永安大戏院),开始上演京剧,以后放映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影戏院;1929年青岛在银星戏院放映有声电影;1931年山东大戏院的建立打破了外国人垄断青岛电影业的局面。此部分结合着电影院、戏院的一览表以及报纸上刊登电影的广告进行论述,全面的反映出当时文化空间的整体面貌。第四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空间(1938—1949)。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社会秩序混乱、城市发展滞后,影院和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处于低迷期,文化空间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在抗战胜利后,青岛城市处于恢复期,此阶段的影院、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在重整旗鼓,蓄势待发。对于这一特殊时期,文章结合着档案馆的原始文献材料,将影院和戏院的状况进行复原。作为建制只有一百多年的青岛,有着古典和现代的结合,西方和东方的融合,今后怎样更好的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城市规划,也离不开文化空间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就很具有现代意义。
其他文献
<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五十年代初期,鉴于战后的欧洲大陆满目疮痍,法国不少前卫的或被称做先锋派的戏剧家视当代人生的荒诞性极为广阔。于是,以下这四位国籍不同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贵州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要求大力打造健康贵州。近年来,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为建设
2012年1月我国台湾地区依据"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成立了金融消费评议中心这一专司金融消费纠纷解决的新机构,其特点在于由政府机构主导,以政府的资金、人事、业务领导等为支撑
本文是美国著名戏剧艺术家谢克纳(1934~)对巴尔巴的戏剧人类学理论和实验的评述。作者指出,巴尔巴的戏剧人类学是融合东西方戏剧的一种积极尝试,意在探索超越东西方戏剧传统的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诊断方法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舌诊作为中医望诊中不可或缺的常规检查,在中医临床诊断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
邱振中正以其巨大的能量穿行于诸多艺术门类之间。他在书法、诗歌和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作品的人感到惊诧。然而,他的艺术实践一从1989年“最初四个系
根据实际需要,电梯成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硬件设备。然而,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故障。电梯控制中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利于电梯技术的改进,使电梯的发展更加智能化
动画电影是儿童最喜爱看的媒体之一,也是儿童非正式学习的重要资源。迪士尼动画电影是动画电影界的佼佼者。为了促进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析迪士尼动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其方言特征比较明显。"飞"和"多"是温江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拟从语法、语
<正> 宗教在各种阶级社会中都有深厚的阶级基础,罗马天主教会也不例外,到中世纪时,它已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君王为代表的国家世俗权力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