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口变化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即为农村劳动力通过城镇化和劳动力流动的方式转移到城镇地区和非农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或脱离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是否收到冲击、受到多大的冲击必然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很多学者就劳动力外出务工及随之带来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女性化现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表示担忧(李旻和赵连阁,2009;陈锡文等,2011)。然而,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粮食生产的态势并没有随着劳动力转移而恶化,相反,无论是粮食总产量、粮食总播种面积都在持续上升。劳动力转移究竟是否恶化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农村人口外流趋势持续、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有必要高度关注粮食安全所受到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深度探究。本研究试图从两个角度来系统性地分析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一是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二是由劳动力外出引致的耕地资源再配置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分析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微观机理之上,本研究利用省级层面的加总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决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户的行为及其行为的变化。本研究利用大样本的、一定时间跨度内的农户微观数据,分析农户面对劳动力资源变动时的行为决策及其面对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决策差异。这样的分析有助于从微观深入剖析农户生产行为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介于此,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1年的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的粮食主产省份,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的种植结构向劳动力投入较少、机械化替代程度较高的粮食生产的方向转变。不过,农户的结构调整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难易度和产品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在城市郊区,由于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大,产品结构调整空间大,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也会被削弱。研究内容二: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上一部分从农户层面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然而,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同时取决于农户单产水平的变动。本章节重点从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及其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出发,首先通过计算不同省份粮食生产中的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不同区域农户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不同作物影响的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作物的单产水平没有影响,但对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水稻和玉米作物的单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区域差异而言,机械对劳动力替代程度较低省份的水稻和玉米单产受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较大,而机械对劳动力替代程度较高省份的三种粮食作物生产均不受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研究内容三:耕地资源再配置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上述两部分内容主要是利用近年来的微观农户数据来检验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然而,农村劳动力外出除了通过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粮食生产之外,由农村劳动力外出引致的耕地资源再配置同样可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这种由农村劳动力外出引起的耕地资源再配置对粮食生产的潜在影响也值得深度评估。本部分同样依照上述分析思路,分析了土地流转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的影响,并讨论了这种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机械较容易替代劳动力的地区,转入土地的农户倾向于扩大粮食作物的生产,而不适宜机械运作的地区,转入土地的农户的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受到一定的负向影响。另外,土地流转对粮食单产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内容四: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述三个实证章节,均从微观农户的视角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微观机理。使用微观数据的分析虽然能够较为清楚地刻画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影响的作用机制,但由于上述两种作用机制分别发生于“农户间”和“农户内”,微观农户数据无法综合地反映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想要完整地回答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结果,还需要采用区域层面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本部分采用了省级层面的加总数据,同样依照上述的分析思路,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各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并讨论了这种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而言,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并未带来明显的负向冲击。当然,这种影响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劳动力转移对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大的省份的粮食生产没有影响,但对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小省份的粮食生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综合上述四方面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少的特点,目前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劳动力外出务工引发的耕地资源再配置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未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由劳动力外出所引致的耕地资源再配置对粮食生产也并未带来明显负面影响。因此,目前中国农村由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引发的劳动力外出并没有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未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当然,对于约束条件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表明,机械-劳动力替代程度较低的地区,粮食生产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发展最适合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是帮助农民适应人口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