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神经损伤后交感神经的活动在慢性痛的发生和维持发挥重要作用,背根神经节(DRG)内的交感芽生及篮状结构的形成可能是交感—感觉偶联的一个作用位点。然而神经损伤后诱导DRG内交感芽生的主要因素目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1)在CCI模型动物,全身连续给予K+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或M受体阻断剂山莨菪碱(anisodamine),利用单纤维记录的方法,在背根观察高频的异位放电或异位放电被抑制的背景下,损伤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NE)敏感性的改变。2)损伤区局部或全身给予4-AP或山莨菪碱及Ca++通道阻断剂MnCl2以加强或抑制神经损伤诱发的异位电活动,测定其对CCI动物热痛过敏和冷激发痛性感觉异常的作用。3)CCI术后,采用乙醛酸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在4-AP或山莨菪碱连续全身给药制造的高频异位放电或异位放电被抑制的背景下,DRG内交感节后纤维芽生的改变。研究结果:1)术后一周内连续给予4-AP的动物术后7-21天电生理记录显示损伤A类纤维对NE的兴奋率为60.7%,明显大于对照组(26.1%,p<0.05,x2检验),而连续给予山莨菪碱的动物损伤A类纤维对NE的敏感性则为16%,小于对照组(p<0.05,x2检验)。2)损伤区局部或全身注射MnCl2或山莨菪碱可抑制CCI动物的热痛过敏,而对冷激发的痛性感觉异常则表现出双向作用,在神经损伤早期(13天以内)兴奋痛性感觉异常,而其后则对感觉异常表现出抑制作用,连续全身注射MnCl2或山莨菪碱则可长期抑制动物的热痛过敏.与之相反,术后连续注射4-AP的动物则表现为热痛过敏的长时程加剧。3)CCI术后两周内连续给予4-AP的动物术后两周时损伤侧已可见交感芽生明显加强,篮状细胞数目比对照组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