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正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将课程开发活动与具体的学校情景相结合,使之更切合教学实际,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重要补充。 然而,高中阶段历来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社会赋予学校课程改革的责任和压力极大。相比之下,社会对传统考试科目的关心远胜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何况生物学科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副课”范畴,更处于开发的边缘地带。 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做了认真的探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高中生物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和现实性,广大的生物课程教师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做进一步探索。 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基础,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实践体验,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了初步的尝试。 本文首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开发意义进行了阐述与研究,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对于现有研究基础,分国外、国内和上海市三个层次综述了校本课程研究的进展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上海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作为本文的重点,笔者阐述了所在学校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在开发设计阶段,笔者从需求调查出发,进行了SWOT情景分析以及2004级46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切实了解了学校的教学现状,教师研究的需求,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生物校本课程目标进行了分层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物爱好者,面向有学术追求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初步构建了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并进一步确立了开发的重点,即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即要体现高端,即生物科技含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又要彰显生命,要开发出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制订了学校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通过组建开发共同体的形式,创编了《聚焦生命科学》、《生命的理性》、《拓展型实验》等生物校本教材,教材编制以新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为指向,在内容上力求凸现三大特色;彰显“生命”本色,体现“生命”关怀、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注重科学探究。同时对2004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和评价,最后,在该年级中随机抽取24名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实施后的访谈及学校成果的展示,不仅使笔者对生物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充满信心,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开发过程中不足,如教师参与的自主性、主动性不够,教师缺乏必要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缺少与兄弟学校及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实施课时紧张等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