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作者观的研究置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语境中,把散见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语境中有关作者观的言说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阐释,从而理清了文学批评领域中作者观的发展、演变历程,并深入探讨了其价值诉求。通过对作者观的阐释,进而明晰了这一语境中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对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语境也就是1860年至今的150年来作者观的发展历程,笔者将其概括为:作者权威——作者之死——作者再生。作者权威是本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篇。在现代性语境中,人的主体性逐渐被发掘,“人”被置于了完全对立于客体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反映在文学批评理论中,作者这一文本的创作者便被置于文本阐释的中心地位,笔者把对作者中心地位强调的作者观阐释为作者权威;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日益膨胀,主体中心的弊端日益显露,主体逐渐走向黄昏。人们逐渐摒弃了单一主体的权威地位,折射于文学批评领域的作者观中,便是理论家们开始颠覆作者的权威地位,从而发掘其他主体:作品、读者,笔者基于作者主体地位边缘化的视角将其概括为作者之死;作者之死虽是对作者主体地位的解构,却从中开掘了作品与读者的中心地位,因此,其解构主体的初衷并未实现,只是从对一个主体的强调过渡到了另外的主体。在后现代性语境中,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等理论家们提出并完善了主体间性的理论,主体绝对中心的地位受到质疑,并遭到了毁灭性的颠覆,主体间性开始强调多个主体间的平等、自由的交流与对话,这种对主体间性的强调要求参与文学批评活动的多个主体展开对话,那么,在文学批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作者又得到了重生,主体间性要求它与读者、作品、文学意义等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全面、深刻的对文本意义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作者再生。作者再生将参与文学批评的作者置于合理的位置,对作者地位并未进行过分夸大,强调的是参与文学批评活动的各主体的平等对话,体现了西方思想史对自由、解放、平等的主体的充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