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anxiety)是由紧张、焦急、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以及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焦虑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个体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对焦虑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的焦虑大多是一般程度的,极端严重的是少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个体对自己人格的觉知,是个体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Hogan,1983),可能是正确、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消极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与事实不符,存在应该自我(意指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特点或承担的义务)与实际自我(意指个体认为自己实际具有的特点)的差异(李宏翰,2001)。鉴于大学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及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本研究从大学生的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差异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实际-应该自我差异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pielberger,1980)对5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测量。同时,运用个案法对3名不同焦虑水平的大学生进行访谈,以检验团体测量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1. 大学生被试存在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M=2.99,SD=0.91)与特质焦虑(M=3.28,SD=0.86),14.29%和21.34%的大学生被试表现出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的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担任干部状况差异显著,特质焦虑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担任干部状况差异显著。2. 自编《大学生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问卷》可用于评定大学生的实际自我概念与应该自我概念。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实际-应该自我差异的五个维度,分别命名为:效能自我差异、规划自我差异、应对自我差异、处事自我差异和认同自我差异。3. 大学生被试具有积极的实际自我概念,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M=1.84 ,SD=0.69),其中应对自我差异、认同自我差异和规划自我差异较大,效能自我差异和处事自我差异较小;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和担任干部状况差异。4.大学生被试的实际-应该自我差异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实际-应该自我差异总分对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的应对自我差异、规划自我差异、认同自我差异和处事自我差异对焦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对自我差异总分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特质焦虑的预测作用高于状态焦虑。5. 高、低自我差异组大学生被试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低焦虑组大学生被试的实际自我、应该自我、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均存在显著差异。6.对3个不同焦虑水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检验了团体测量的结果。本研究还根据研究的结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提供建议及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为理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实质提供新的视角,为自我概念领域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启示,具有理论意义;同时,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应用价值。